以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推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和整体推进,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结构,扩大数字经济规模,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路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外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机遇。
1.前瞻思考,深刻认识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影响着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尤其是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如在信息聚合、数据共享、物资流转、资源调配、金融支持、精准定位、搜索追踪、行程查询、在线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电商、物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直播、云办公等领域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主动权。
2.全局谋划,将数字经济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局
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分配中具有较强的集成、优化和共享功能,能够综合、高效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发挥数据要素的渗透与规模效应。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资源、新动能、新思维和新手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具有的海量数据规模与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康持续发展助力;需要有效利用数据关键要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通过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战略布局,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性部署不断加强。2019年12月,美国发布《联邦数据战略和2020年行动计划》,将数据作为战略资源开发利用。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数据战略》,旨在为欧盟成员国之间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存取、共享使用和数据治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数据敏捷型经济体。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 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并列,凸显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4.整体推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
坚持系统观念既要注重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将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同时,针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二、从系统观念出发,处理好发展数字经济的六个关系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数字产业化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产业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供给水平较低、数字化治理体系不够健全、数字资源分布不均、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较慢等问题,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处理好发展数字经济的六个关系。
1. 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一方面,要建立并巩固数字经济大国优势,加快“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应积极参与乃至主导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形成市场准入、数据流动等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鼓励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和市场话语权的企业在数字化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导权。同时,要加快推进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2. 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也日渐突出。面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完善数据开放、定价、交易、跨境方面的标准规则和法律依据,加强数字技术、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网,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3.处理好传统与新兴的关系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动力。其中,数字产业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产业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两者的双向融合需要处理好传统与新兴的关系。一方面,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短板,加快数字科技发展应用,培育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超前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创新,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4.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从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阶段,迈向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阶段。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一产业的扩展与渗透,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这在政策层面是承接和延续。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当前,世界科创中心已经从欧美地区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应持续强化原始创新、引领式创新能力建设,如围绕通用处理器、操作系统、高端芯片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基础理论、关键算法、装备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与迭代升级,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
5.处理好全面提升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战略抓手。发展数字经济,既要树立一盘棋的系统发展理念,也要注重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从细分领域看,既要强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通过数字经济促进产业体系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也要重视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加大数据资源整合,推动电子政务从事务处理和纯技术运用向智能服务转变,加快“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从地域分布看,既要继续强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优势,也要注重发挥四川、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从产业分布看,要持续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从企业分布看,在打造数字经济企业梯队过程中,既要注重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也要切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孵化培育众多的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处理好有效监管和包容发展的关系
当前,一些数字化平台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形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对资本、技术、流量、数据等资源的掌控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现象频出,违反了商业道德、损害了公众利益、妨碍了公平竞争。如果任其无序扩张,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近年来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的规范治理,但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需要探索多元的监管方法和手段,平衡有效监管和包容发展之间的关系,营造推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弘扬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创新,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吕欣 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房珊杉 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原文发表于《企业管理》,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