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数西算”与城市算力网发展专题论坛在苏州举行。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受邀参加论坛并发表《“东数西算”与发展城市算力网的内在逻辑》主旨演讲。
于施洋指出,“东数西算”是为发展数字经济而进行的战略布局,其本质是促进算力基础设施化,其目标是构建全国一体、多级联动、融合创新、自主可控的国家算力网体系。于施洋认为,国家算力网建设要以城市为突破口,率先打造一批城市算力网,构建新时代数字城市“新市政”,要遵循四个内在逻辑。一是经济形态演变的历史和现实逻辑。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演进过程中,技术变革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技术变革就是“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基础设施化”, 算力基础设施化是最为重要的数字化基座。二是大国崛起的历史和现实逻辑。美苏冷战时期的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使得美国在军工等方面积累了雄厚IT技术力量,奠定了冷战后美国在全球信息化领域的全球地位,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为有效应对中美科技竞争,我国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三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逻辑。30年来,低价、普惠、便捷的电价为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新型生产力,遵循资源调度水平提升、运维成本下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生产带来效益提升的四大规律,应加快推进算力资源的普惠低价、绿色安全。四是政策实现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政策从顶层策划到发布实施,往往是基层实践探索、政府主导推动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三者合力的结果,发展城市算力网应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各方积极性,通过建设试验场、培育产业园、打造样板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于施洋强调,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蓄水池”功能,依托城市算力网建设,带动省域和区域性算力网横向延伸,同时充分发挥科教、政务、金融、交通、健康等行业算力网的示范作用进行纵向扩展,推动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化,助力实现“算力入户”“算力入企”“算力入园”“算力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