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个年头,“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2018年,国内各个地方“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新变化?
政策沟通方面,江西、广西、江苏、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计划,部分地方出台了具体领域的文件,如河北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浙江、河南、甘肃、陕西的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广东、青海等地的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方案等。值得一提的是,辽宁提出的全域建设“一带一路”工作方案,是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全域建设“一带一路”的路径拓展和实践创新。
设施联通方面,中欧班列(成都)2018年共开行1591列,开行量已连续3年领跑全国;河南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从每周4架次增加到每周40架次,客运航线在筹备中;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500万标准箱,连续10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8月初冰级船“天恩号”从连云港港口启程,取道北极东北航道,跨越北冰洋前往欧洲,开启了“冰上丝绸之路”。
贸易畅通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万亿元,五年间同期增长率都保持7%及以上的增速;全年来看,湖南、云南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增长较快,增长率超30%,多个地方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增速超过了整体增速,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资金融通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落户上海并于5月全面投产,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为6.6万家企业提供结算、贸易投融资、跨境银团贷款等金融服务;10月,湖南省“一带一路”基金成立,200亿元助力湘企“走出去”。
民心相通方面,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届;3月陕西出台一号文件,将打造“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引领区;山东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项目被列入2018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名单,这是中国在巴尔干地区建立的首个中国文化中心,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北京2018年制定了“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将在政策指引下搭建好对外交往、科技支撑、人文交流、服务支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2018年,北京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以及重点境外园区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马尔代夫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预计到2030年客运量将提升至891.6万人次,较2013年翻一番。非洲“万村通”、英国曼彻斯特空港城、印度尼西亚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北汽集团、联想集团、北控水务、北京燃气集团等重点企业在汽车、金融支撑、污水处理、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稳步开展。其中,北汽集团第一辆在南非本地组装生产的汽车成功下线,未来工厂将被打造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大陆的海外制造中心。
▲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东25公里处的中白工业园。(来源: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明珠项目——中白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工,入园企业数量由2018年年初的23家增加到41家,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70多家,合同投资额超过20亿美元,园区内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奠定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另外,塔吉克斯坦北部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英国剑桥启迪科技园、英国纽卡斯尔启迪科技园、意大利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也在建设中。
天津在三年前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又发布了当年的工作要点,力求在八方面做好工作。科技合作方面成绩较为亮眼:《天津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出台;为200余家科技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服务;自行车电动车生产、杂交水稻育种、水泥装备等优势产业企业加速成果输出。
传统的港口优势还在延续。天津港最早开通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目前挂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超40条,涉及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南非、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港口。
“鲁班工坊”是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的重要平台。2018年该项目的境外布点已经延伸到泰国、印度、英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和葡萄牙等7个国家,每个“鲁班工坊”的培训重点都不同,在英国着力餐饮文化,在印尼侧重为汽车维修,在巴基斯坦侧重能源电力交流,目前培训项目已建立起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院校再到本科院校,从技术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未来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鲁班工坊”还将开到非洲!
国际产能合作一直是河北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传统优势领域,2018又有新动作。同时,河北在2018年底调整了港口定位,将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
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是我国与中东欧产能合作的成功范例,2016年4月签约,当年12月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7年钢产量146万吨,产值7.5亿美元,缴税达3900万美元。2018年9月,河北与塞尔维亚延续友好合作,签署了工业园区的合作文件。12月,河北同菲律宾签署44亿美元钢铁企业生产合同,这是菲首个综合性长流程钢铁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对菲最大的投资项目。
同样是12月底,河北将沿海发展提上日程,印发了沿海地区开放的实施方案,其中秦皇岛港将向客货并举的自由贸易港转型。黄骅港要推动黄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雄安新区及晋陕蒙等内陆地区的便捷出海口。
以人文交流为基础、以经贸合作为先导、以产能合作为突破口,山西融入“一带一路”脚步铿锵。
2018年山西与哈萨克斯坦巴甫洛达尔州、智利奥希金斯大区建立友好关系,目前,山西已与24个国家建立了49对国际友城关系,其中省级15对;与40个国家建立了86对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其中省级30对。2018年,山西省图书馆首家海外分馆——毛里求斯分馆开馆,成为展示山西文化底蕴、对外开放的新窗口。9月,山西旅游推介会走进葡萄牙里斯本,省内重点旅行社与欧洲7家旅行商签署客源互换合作协议。
▲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商务中心。(来源: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园区网站)
晋非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商务部首批批准的8个境外合作区之一,也是山西第一个境外经贸园区。2015年至2018年12月,营业收入从993万元增长至2.37亿元,连年实现赢利。2018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26家晋企、1000种产品在金边举办山西品牌展。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上,14家晋企对接国际企业300多家。
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山西省建立了项目库,组织国开行山西省分行、山西建工、太重、太钢、焦煤等组建了晋企“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此外,还赴冰岛、瑞典、芬兰、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对接活动。
《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启动后,内蒙古依托外接俄蒙的优势,加速推进一系列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重点方向,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重点发展的口岸与支点。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也是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2018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共1302列,同比增长近四成,数量接近过去五年的综合,货值87.28万,同比增长超五成。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经这个口岸的中欧班列出境线路有32条,入境线路有16条,入境线路较去年增长了一半以上。货源地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带、华南、中南、西南等地区,货物出口至俄罗斯、德国等13个欧洲国家28个城市。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连通蒙俄、直达欧洲的主要运输通道,去年共运行中欧班列1052列,同比增长80%,经该口岸进出境班列线路已经达27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314.28万吨,同比增长15.5%。运输的货物有从服装、玩具等生活用品为主向电子产品、汽车、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多的趋势。
产能合作方面,2018年4月中蒙签署加快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合作文件,11月双方在合作区发展方案方面达成共识。满洲里市进口资源加工园区被自治区商务厅认定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18年,辽宁全域参与到对外开放建设中来。2018年8月《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全域建设“一带一路”的路径拓展和实践创新。
在交通运输领域,辽宁积极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2018年6月底国际运输大通道——“辽海欧”开通第二条北极航线。同年12月,吉林和辽宁提出合力推进一条新的通道,即长白通(丹)大通道和沿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它将吸引跨国企业投资,利用朝鲜的劳动力,可以促进加工贸易等发展。
2018年,吉林除了积极参与对俄合作还加强与东北亚之间的联系。2018年9月,吉林与浙江携手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开创了中俄跨境运输合作的新模式。
吉林省跨境电商延续了近些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完成东北地区首单保税备货进口业务,全年出口额增速更是高达30%。长春市被批准成为国家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珲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中国南方城市港口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实现首航。
在互联互通、经贸、人文交流方面全面加强对俄合作。第一座与俄罗斯相通的跨境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中方段工程10月全部完成;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中俄双方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72.8%,预计2019年3月合拢,10月建成通车;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正式投入运营,管道输油量达到每年3000万吨;与俄有关州区就跨境合作区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多份合作意向书,中俄双方正在加快推进申报工作。
201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184.53亿美元,同比增长68.6%,位列国内第一位。中国在俄罗斯的境外园区有40多个,黑龙江省参与建设的就占到近一半,又由于农业生产存在互补关系,所以农牧业园区占比较大。中俄博览会已连续召开了五届,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十个主要区域平台之一。黑龙江还在俄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连续举办中俄文化大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
在《“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中,上海在2015-2018年省市排名保持前三位,共建“一带一路”在这里实现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较全面的建设。2018年,上海在桥头堡行动方案的指引下,向细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制度和规则对接加快,菲律宾、马来西亚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制定了自贸区、航空仲裁规则,还设立了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中心,离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更进一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成为新时期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新窗口。
金融开放合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落户上海并于5月全面投产,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为6.6万家企业提供结算、贸易投融资、跨境银团贷款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数量、企业数量、服务类型都在全国居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10月启动地上结构部分施工。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航运方面表现突出。2017年7月,上海航交所正式发布“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成为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晴雨表”和运输合同的运费结算工具。目前,上海航运交易所会员企业约130家,具有较高国际认可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会议于7月顺利举办,沿线30多个国家(地区)的逾百家港航企业共同发布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倡议》。
2018年,江苏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涉外园区建设全面开花,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数量是全国最多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是国家目前唯一明确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2018年7月中旬,在中国阿联酋两国元首见证下,示范园金融服务平台正式签约,后来又获得了首批金融牌照。未来将投资20亿美元左右为示范园内的中国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被誉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目前入园企业130家,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
连云港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凸显。互联互通方面,港口通过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12月15日,港口新开近洋、内贸、海河航线各2条,集装箱航行总数破60条。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获批全国唯一的粮食过境运输口岸,与霍尔果斯口岸共建“无水港”运营良好,连云港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值得一提的是,8月初冰级船“天恩号”从这里启程,取道北极东北航道,跨越北冰洋前往欧洲,开启了“冰上丝绸之路”。
人文交流方面,江苏也拿了一个冠军。目前,江苏与58个国家和地区缔结315对友城,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友好城市92对。11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联合申办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获批,这是中国首个校企合作股份制海外大学。
2018年浙江“一带一路”建设先政策后平台,顶层框架进一步搭建。先后出台了枢纽行动计划和标准互联互通行动三年计划。全面推进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义乌国贸综改试点,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同时启动温州全球华商、金华中非文化、青田华侨经济等开放试验窗口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12月底还成立了“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
▲舟山港2013-2018年“一带一路”航线运行情况(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设施联通方面,一面向洋,一面向陆。2018年,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500万标准箱,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再次超“10亿吨”,连续10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2018年尤其加大加密通往"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和东南亚国家集装箱的航线航班。前10个月,“义新欧”中欧班列呈现双向快速增长势头,进出口货物总值66.1亿元,同比增长93.6%,其中出口53.7亿元,同比增长97.9%。邮运运营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活力显现。2018年全年,义乌获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温州鹿城获批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eWTP秘书处落户杭州,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深入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44.3%,全省实现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840.9亿元,增长39%。
2018年安徽对外通道建设快速推进,在延续了与德国的友好合作基础上,还与俄罗斯初步建立了合作机制,积极开拓非洲市场。
“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2018年初至今共计发运180余列,达到两倍增长,货源半径已辐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11月8日首趟合肥至波兰赫尔辛基班列满载出发。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新开合肥至莫斯科航线,截至目前已开通至港澳台、新加坡、泰国、德国等15条国际客运航线及合肥-美国洛杉矶国际货运航线。
皖德合作日益紧密,经贸、产业园、教育等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11月18日,西门子(合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皖德双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始深入合作。安徽与俄合作进展明显。截至2018年6月,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所有14个联邦主体建立直接交往关系,双方各类互访团组累计300余批次,举办人文活动近100场,分别在政府层面、经贸合作和人文领域与俄方签署了20多个合作协议,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安徽积极开拓非洲市场。截至2018年6月,对非合作业务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对非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近600亿元,约占该省对外承包工程总量的40%;对非投资总额占全国的6%。
靠海而兴的福建一直致力于打造“海丝”核心区,面向东南亚,打造海上互联互通通道,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举。
提升港口互联互通能力,加快海上通道建设。截至2018年底,福建港口已累计开通集装箱外贸航线134条,缔结“友好港”16个。年底,“丝路海运”开行,16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被纳入首批“丝路海运”航线,未来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综合物流品牌。
经贸合作方面,东盟与福建的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统计数据显示,东盟已成为福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2018年福建外贸出口额超过7600亿元,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11%以上,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备案项目65个、7.3亿美元。
▲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效果图(来源:泉州网)
建成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截至2018年12月,已具备国产26颗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接收、存储、处理、分发服务能力。投资5亿元的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在福建石狮启动建设。福建与菲律宾宿务省签署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与泰国孔敬府、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越南广宁省等正式结为省级友城,省、市、县三级国际友城超过100对。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400多期,来自3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华裔青少年参加,参营人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
江西2018年建设有点有面,循序渐进。
不仅公布了工作要点,还列出了63项重点项目清单,数量比2015年翻了一番。其中有60项是海外项目,27项基础设施项目,近半数的项目集中在非洲地区,总投资近195亿美元。在年初召开的省“一带一路”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南昌、赣州打造成连接“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
在设施配套建设方面,6月,赞比亚卢萨卡至恩多拉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开工。11月江西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江西多功能经济区开工;项目一期工程将引进超过30家的江西大中型企业和一大批中小企业入驻,吸引投资逾10亿美元,年产值可达数亿美元。
赣州港设在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南康,却是江西省第一个陆路口岸,全国首个通过新亚欧大陆桥对接国际贸易的内陆口岸。目前,已开通18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18条中欧(亚)班列线路,成为全国开行班列线路最多、辐射国家最多、进口班列比例最高、运输货物品种最多的“一带一路”节点。
近年来,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程度逐步加深,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在2015-2018年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中排名逐渐提升,2018年名列第二,仅次于广东。
2018年,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195.9亿元,增长7.3%,其中,对俄罗斯和印度进出口分别增长24%和15.8%。纺织服装、鞋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是山东出口的一大特点,在2018年得以延续。原油始终占据山东省自“一带一路”沿线进口第一大商品的位置,原油进口拉动山东进口增长9.7个百分点。
2018年8月,山东企业与塞尔维亚签署9.9亿美元轮胎工厂建设协议,这是目前塞尔维亚最大的中资项目,也是塞尔维亚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项目被列入2018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名单,这是中国在巴尔干地区建立的首个中国文化中心,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2018年山东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建设中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成为上合组织中亚内陆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重要“出海口”。
2018年河南重点建设了中欧班列(郑州)、郑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双枢纽”、跨境电商这三条“丝绸之路”。
2018年,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752班,是2016年和2017年开行数量的总和,累计货值超过32.3亿美元,货重34.68万吨。中欧班列(郑州)从每月1班“起步”到每周9班“快跑”,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从500公里集货范围到1500公里集货区域,从最初18天到如今最快12天即可抵达目的地,货物从高档衣帽、纺织品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烟酒小食品等1300余种,河南省外的货物运量占到了80%,境外覆盖24个国家126个城市。
截止到2018年底,郑州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时间只有一年半,但郑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已通过“双枢纽”搭建起了从经贸扩展到人文交往的桥梁。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机场已经开通洲际货运航线34条,通航城市40个,平均不到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在这里起降,货邮吞吐量达到51.5万吨,郑州-卢森堡客运航线也在积极筹备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实验区,正在积极探索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的“郑州—卢森堡”双交通枢纽合作模式。2018年4月,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捷服务平台在郑州揭牌。至此,郑州成为除北京、上海之外,中国国内第三个能够办理卢森堡签证的城市。
2018年1-11月,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含快递包裹)达1173亿元,同比增长24.8%。在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上,郑州作为全国最早的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一,交易业务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0%以上。7月,河南和卢森堡签署合作文件,将河南跨境电商“1210模式”复制到卢森堡。
基础设施建设是湖北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路先锋”,国际产能是合作的优先领域。湖北在路桥建设、水电开发、工程承包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承接了一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2018年8月,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桩基施工全部完成,9月,巴基斯坦“三峡工程”——巴基斯坦N-J水电工程正式工程移交。截至目前,湖北建桥企业在全球30多个国家,已累计设计建造桥梁200多座,成为该省互联互通项目的“优等生”。湖北高新技术产品也逐渐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领军企业,长飞光纤目前已在亚洲及非洲设立了4家投资公司,2018年3月长飞印尼公司正式投产。
境外园区建设也在稳步有序进行。中国-比利时科技园主体建筑已拔地而起,预计2019年交付,两个投入使用的子园区已容纳包括全球生物科技领军企业IBA在内的30余家中欧科技企业。10月,中企与哈萨克斯坦KAZ公司签约,共建哈萨克斯坦KAZ产业园项目,这是湖北“一带一路”上最大的汽车机械装备产能国际合作项目。
高质量“走出去”同时,湖北也高水平地“引进来”。截至目前,湖北外资企业数超过1.4万家,世界500强企业达279家,通用、沃尔沃、雷诺、本田等全球乘用车品牌云集武汉。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成湖南进出口新增长点。2018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3079.5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为802.6亿元,增长36.5%;与东盟贸易额为381.5亿元,增长40.3%。电力行业已成湖南企业“走出去”重点领域,2015-2017年重点项目名单中有20项集中在电力方面。
海外园区成“走出去”重要平台,“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重点项目——埃塞-湖南工业园是中国省级政府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首个样板开发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湖南产业和企业进入非洲的支点。目前,已有三一重工、北汽福田、毅荃服饰等18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入园协议。到“十三五”末,湖南将建成省级经贸合作园区15家,其中3家纳入国家级园区。届时,海外园区将成为湘企对接海外市场的重要平台。
资金融通方面有亮点。10月,湖南省“一带一路”基金(湖南省国际合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将为湘企“走出去”提供融资新平台。
广东位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也处于领先的位置。
广东全年货物进出口7.16万亿元、增长5.1%,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实际利用外资1450.9亿元、增长4.9%,增速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为全国稳外贸、稳外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民营企业成为第一大贸易主体,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逾八成。
外商投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2018年,广东已先后出台实施“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外资十条(修订版)”及“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预计三年将累计为广东企业直接降低成本超2000亿元。2018年,广州还出台了《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提出8个方面43项改革措施,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广州样本”。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交通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2018年5月,广州印发《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广州基地,广州国际航运司法研究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携手,打造国际航运智库、培养高端人才。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第15个年头,是以东盟市场为重点的广西“走出去”的重点抓手。本届博览会新设置“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和“南向通道展示区”,举办各类经贸活动80场,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对接和陆海新通道建设,使拓展区域合作迈向新台阶,已成为广西的亮丽名片。
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2018年4月,渝桂黔陇与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等10省区市联合发布了重庆倡议。其中广西将推动52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2项重点瓶颈项目之一——钦州港东站办理站一期工程已经于11月开工,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南向通道关键枢纽节点多式联运水平。
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强与世界特别是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连续举办了13届,2018年论坛期间,陆续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配套演出交流活动。2018年12月,第三届“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海南2018年4月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伙伴,同时也迈出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步伐,“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设施联通方面侧重港口和航班建设,重点打造以海口、洋浦港为核心的面向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具有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功能的枢纽港。2018年度,海南港口进出口客流总量超达1043.3万人次;进出口车流总量259.2万辆次;集装箱完成213.7万标箱,其中海口港为184.7万标箱,洋浦小铲滩码头为29万标箱。海口港和洋浦小铲滩码头集装箱完成总量同比上涨16.9%,而小铲滩码头同比上涨151%。海口港目前正抓紧规划建设专业化、靠泊能力大的现代化码头。
9月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新扩国际航站楼正式启用;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三亚新机场项目选址完成。2018年前三季,海南执飞境外航线64条,其中新开航线16条,恢复航线5条,加密航线3条。航线网络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受59国入境旅游免签及离岛免税提额政策效应影响,全年四家省内机场合计实现旅客吞吐量近4500万人次,同比增幅5.74%。
2018年8月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橡胶局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促进改性橡胶沥青道路技术商业化、加快研制和应用智能割胶设备两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一带一路”的发展,少不了平台的助力。4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多场分论坛如期召开。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新兴经济体防风险、亚洲经济一体化等诸多热议话题中,“一带一路”和开放同样抢眼。12月,201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在海口开幕,沿线34个国家客商参展,冬交会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窗口。
互联互通领域建设,是2018年重庆“一带一路”建设的集中发力点。对外开放方案、三年规划及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共同构建了通道建设的顶层设计。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长江江海联运等三大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为实现内陆开放、西部地区联动提供了桥梁。2018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1442班,开行数量接近前7年总和。2018年11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迎来了运行三周年;重庆打造了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渝新航班由每周5班增至14班;12.5平方公里的中新航空产业园启动建设。
目前为止,重庆形成了十条干线2371公里的铁路网、三个环线十二条射线3093公里的高速公路网、一条干流两条支流1400公里的高等级航运网、218条国内和79条国际(地区)空中航线网。
中欧班列(成都)应当是四川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亮眼的名片。班列2018年共开行1591列,已连续三年领跑全国。2016-2018年分别是460列、858列和1591列,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长了85.4%。2018年,成都不断拓展中欧班列(成都)国内外站点,创新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新增了至维也纳、杜伊斯堡、布达佩斯、不来梅哈芬、汉堡、布列斯特直达班列,并组织了汉堡经里加到成都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在国内南、北、东三个方向扩大运输范围,目前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国内“蓉欧+”互联互通直达班列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还在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并入选四川省向上申报全国推广的案例,获评“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被国务院纳入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措施之一。
中国首个对欧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中国—欧洲中心”已吸引48家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办事机构入驻,是中国西部对欧全面合作的新窗口,也是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的永久会址。2018年6月,成都提出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目标。
跨境人民币交易成绩亮眼。2018年初出台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并首次召开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吹响建设集结号。成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企业机构境外投资,用好科创板政策,鼓励科技企业、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力争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达到6000亿元。
贵州日前印发《贵州省推动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以对外承揽工程和制造业对外投资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8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贵州段)建设初成,标志着世界物流海铁环线在贵州成功实现闭合。根据《重庆宣言》,贵州省将完善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改貌铁路枢纽等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补齐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基础设施上的短板。
贵州轮胎越南项目已开工,其配套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也加快建设。2018年底,贵州引发计划推动企业沿“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明确到2020年,以对外承揽工程和制造业对外投资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力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突破15亿美元。
建设西南开放门户,是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2018年,云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1331.6亿元,增长30.3%,“一带一路”占全省外贸市场份额已达67.5%。人民币继续保持云南省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地位。前三季度,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435.19亿元,同比增长9.28%。
▲中缅油气管道入境第一站——中石油西南管道瑞丽输油气计量站。(来源:云南网)
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中国段第一长桥主体工程完工,老挝段一标贯通了首座隧道;实现昆明至东南亚首都航线全覆盖,是开通南亚东南亚航线最多的省份。2018年,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迎来投产一周年。一年来,890万吨原油从760多公里外的缅甸马德岛输至云南的下游炼厂,为我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工业“血液”。中缅边境合作区已经进入选址阶段,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三个双边边境经济合作区。都龙口岸3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第二个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运货运口岸,至此云南共有25个国际口岸。
西藏明确定位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同时,西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枢纽。
在对外互联互通方面会加大开放力度,位于西藏边境的吉隆、亚东、普兰等系列口岸逐渐开放,同时在拉萨市、日喀则市探索设立了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并完善了外贸特殊优惠政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电网通道的开通对于整个“一带一路”建设起到重要作用。2018年1月,中尼陆上跨境光缆开通,尼泊尔正式接入中国互联网服务,中尼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8年下半年,已基本建成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生态环保监管平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系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环境执法系统,已初步建成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框架。
吉隆口岸升级为国际性口岸,近年来边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口岸经济交流日益活跃,成为西藏与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2018年上半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75332吨,同比增长32.8%。
政策、基础设施、科技合作是陕西2018工作的亮点。
陕西除了制定2018年行动计划外,还发布了《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批复设立西安“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2018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3513.8亿元人民币,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其中中欧班列(长安号)进出口货值17.2亿美元,增长7.7倍。
▲开往德国汉堡的X800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3月7日摄)。(来源:新华社)
2018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共开行1235列,是2017年全年开行量的6.37倍,运送货物120.2万吨,货值17.2亿美元。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出口货源地省份从2017年的21个增加到29个,进口目的地省份从2017年的5个增加到26个,基本覆盖全国。2018年,新开圣彼得堡、伦敦、仰光、澳门、马德里、曼德勒、洛杉矶等7条客运航线,目前国际(地区)航线达到64条,连通全球29个国家,53个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加快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广“两国双园”模式。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2018年4月开园,是国家战略级科技园。陕西富平的中哈元首苹果友谊园一期已经完工。其他规划中的9座苹果种植园区,也有一座位于哈萨克斯坦。
强化科技领域合作,2018年3月陕西出台“一号文件”,将打造“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引领区。如今,杨凌“一带一路”职业农业培训中心已经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是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开放通道建设、呈现新亮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甘肃便发布了参与陆海新通道的三年行动计划,兰州将携手天津打造内陆无水港。7月,甘肃首列进口回程中欧班列抵达兰州。年初实现首列中新陆海新通道国际回程班列成功发运,年底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国际产能合作从单一的项目合作、企业合作向集约式、集群式园区多元合作转变。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厂是中国与牙买加的首个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复产运营,预计今年产量100万吨。2018年2月,双方在此基础上签署协议,合作建设牙买加甘肃国际化产业园,2018年9月举行了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印尼金川WP&RKA红土镍矿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中国—印尼“一带一路”政府间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2018年10月总高150米的电厂烟囱最后一模浇筑成功,标志着电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外贸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对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从2016年至今,青海5列单向货品中欧班列和南向通道的开行,使青海成为中国开行单一产品整装中欧班列最多省份。2013年9月至今,新设外商投资项目50个,投资总额16.9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其中:新批准中外合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1.62亿美元,新批准外商独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3.76亿美元,新批准中外合作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资0.04亿美元。
展会成效有亮点,藏毯展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2018年是藏毯展会开展的第15个年头,域外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242家企业,国际参展商比例高达6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客商成为境外主要参展力量,参展国家和企业分别较上届增长25.9%和26.7%。藏毯展会较往年增加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地毯产业绿色发展圆桌会议,达成《“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地毯产业绿色发展圆桌会议共识》,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
人文交流合作成效明显。青海与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为期一年的部省合作,全年出访多次,在坦桑举办了各类展出、培训活动,展示了青海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加快了中华文化和青海特色文化走向世界步伐。2018年,全省共接收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19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占50%以上。举办多场“大美青海”旅游宣传推介会,1-11月入境游客达68507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809.33万美元。
从打造务实高效的国际经贸交流平台中阿博览会,到主导建设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宁夏对外合作走出自己的步调。
作为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宁夏与62个沿线国家开展了经贸往来,2018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6.8亿元,其中,沿线国家比重达30.4%。特色优势商品出口比重上升,机电、高新技术、生物医药和农产品等商品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
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建设的最大产业园区——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奠基的一年后,基础设施建设于2018年4月开始启动。除此之外,宁夏还相继在5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技术转移分中心,并向阿联酋、阿曼、科威特等近10个国家转移输出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建立了若干技术示范基地和联合创新实验室。
古丝绸之路商贸重镇新疆在2018年以商贸物流中心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取得积极进展。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来源:新华社)
2018年,作为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重要引擎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新引进企业24家,完成招商引资额17.63亿元,进出口额7.5亿美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扩建工程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开展肉类进口业务;汽车整车、粮食、种苗等指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申建材料已经上报;铁路口岸商务商贸区、国际快件交易中心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同年4月,包括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在内的新疆8座重要节点城市联手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陆港联盟,共建新疆陆港体系,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大陆港”。
设施联通方面,新疆中欧班列2018年开行达到1002列,超过了2016、2017年的总和,效率不断提升。向东,由中国内地始发的班列4天即可抵达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向西,乌鲁木齐的货物8天抵达俄罗斯,19天抵达意大利。开行线路覆盖中欧、中亚24个地区;到阿拉木图的运输成本由9000多人民币缩减到3400,下降了近60%;种类由20发展到覆盖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品、服装、百货、建材等200多种品类。墨玉-和田-洛浦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新疆段)等项目加快建设;伊宁、阿克苏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获国家批复。
2018年,新疆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共计10个,中方投资额达到8.6亿美元,已超过“十三五”头两年境外中方投资总额的60%以上,投资行业涉及能源、医疗、建材、家具制造等领域,投资国别涉及塔吉克斯坦、德国、阿根廷等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不断培育壮大。6月,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项目投产试车;格鲁吉亚华凌工业园已经有442家企业和公司落户,成为格鲁吉亚最大的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