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延续着下行探底过程。纵观三大领域,2016年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显然是下拉因素,只有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承担着稳投资的重任。在经济下行、投资风险较大的时期,政府应承担起促投资的重任,坚定稳投资的战略信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稳定社会资本盈利预期,激活民间投资意愿。
一、2015年投资未能完成预期目标
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实际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5.7和3.1个百分点。在2015年计划草案中,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从近年来城镇投资增速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0.3-0.4个百分点的关系看,2015年投资计划是没有能够完成的。回顾2001年以来我国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只有2014年和2015年两年没有完成计划目标。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增长17.5%,实际上仅增长15.3%,差了2.2个百分点。2015年投资预期目标增长15%,实际上仅增长9.7%左右,差了5.3个百分点。
表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预期目标与完成情况
年份 |
计划预期目标 |
主基调 |
实际速度 |
完成情况 |
2001年 |
10%左右 |
促进投资较快增长 |
13.1% |
√ |
2002年 |
10%左右 |
- |
16.9% |
√ |
2003年 |
12% |
- |
27.7% |
√ |
2004年 |
- |
适当控制投资规模 |
26.8% |
√ |
2005年 |
16% |
继续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
26.0% |
√ |
2006年 |
18% |
加强投资调控 |
23.9% |
√ |
2007年 |
- |
继续加强投资调控 |
24.8% |
√ |
2008年 |
- |
继续严格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
25.9% |
√ |
2009年 |
20% |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
30.0% |
√ |
2010年 |
20% |
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
23.8% |
√ |
2011年 |
18% |
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
23.8% |
√ |
2012年 |
16% |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
20.3% |
√ |
2013年 |
18% |
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
19.3% |
√ |
2014年 |
17.5% |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
15.3% |
× |
2015年 |
15% |
着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
9.7%左右 |
× |
二、2015年投资主要特征
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连续6年持续回落,投资增速自2009年达到30.4%的极高点后连续第6年回落。尤其是2013年以来降幅扩大。
二是逐月不断下行,同2014年一样,2015年投资累计增速逐月下行,基本没有企稳过程。
三是房地产开发及高耗能投资断崖,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8%,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5%,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贡献率仅为1.9%,较之以往16%的贡献率几乎是断崖的水平。2013年六大高耗能投资增长14.3%,2014年高耗能投资增长11.6%,2015年高耗能投资仅增长4.0%,其中,石油加工业投资下降20.9%,黑色金属投资下降11%,有色金属投资下降4%。
四是大类行业投资亮点较少,在96个大类行业中,仅有31个大类行业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典型的亮点行业有农业、汽车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仓储业。
五是民间投资大幅减速,投资的主体结构重现2009年的态势,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主要是由制造业投资(民间占比85%以上)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占比75%以上)减速导致。
六是投资资金到位紧张,2015年资金来源仅增长7.7%,覆盖率仅为1.04,其中投资项目资金覆盖率为0.985,不足1。四季度在专项建设基金带动下,自筹资金渠道增速有所改善。
七是先行指标预示前景偏弱,项目投资方面,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仅增长5.5%,而且单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房地产开发方面,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4%,加之房地产库存高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大概率将由正转负。
表2 万亿元、5000亿元以上规模的大类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大类行业 |
2014年 (亿元) |
2015年 (亿元) |
2015年 增速(%) |
较2014年 -/+百分点 |
房地产业 |
123690 |
126674 |
2.5 |
-8.6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38183 |
46175 |
20.2 |
-2.9 |
道路运输业 |
24566 |
28611 |
16.7 |
-3.6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7538 |
20171 |
15.7 |
-3.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5867 |
16748 |
6.1 |
-9.5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4584 |
14991 |
3.3 |
-7.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2132 |
13364 |
10.1 |
-6.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388 |
12353 |
8.5 |
-5.6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0364 |
11307 |
8.7 |
-4.2 |
汽车制造业 |
10099 |
11527 |
14.2 |
5.9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027 |
10761 |
7.7 |
-11 |
金属制品业 |
8620 |
9490 |
10.0 |
-11.4 |
零售业 |
8077 |
|
|
-7.7 (1-11月)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952 |
9035 |
13.3 |
2.6 |
铁路运输业 |
7801 |
7730 |
0.6 |
-16 |
批发业 |
7592 |
|
|
-2.3 (1-11月) |
商务服务业 |
7260 |
|
|
-14.2 (1-11月) |
教育 |
6678 |
7723 |
15.2 |
-8.8 |
水利管理业 |
6290 |
7249 |
21.0 |
-5.5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914 |
6531 |
10.1 |
-3.1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5770 |
5579 |
-4.0 |
-8.1 |
农业 |
5516 |
7849 |
45.7 |
5.1 |
纺织业 |
5306 |
6002 |
12.8 |
0.4 |
医药制造业 |
5205 |
5812 |
11.9 |
-3.2 |
仓储业 |
5159 |
6620 |
28.3 |
5.9 |
食品制造业 |
4463 |
5089 |
14.4 |
-7.6 |
三、坚定稳投资的战略信心
从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可以看出,尽管2015年促投资政策频出,但受制于外需减弱、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拐点、实际融资成本偏高等不利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处在探底过程中。传统需求疲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民间资本自主投资意愿较低的症结所在。要稳住2016年GDP增速在6.5%以上,投资(不含农户)实际增速至少要保持在10%以上。纵观三大领域,2016年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显然是下拉因素,只有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承担着稳投资的重任。在经济下行、投资风险较大的时期,政府应承担起促投资的重任,坚定稳投资的战略信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稳定社会资本盈利预期,激活民间投资意愿。
一是参照国际经验,我国资本积累空间仍然较大,投资率完全可以在中期内保持在高位平台上。与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比较,我国就业者的资本丰裕度仍然偏低,单位就业者资本使用量不足这些国家的三成,资本蓄积的空间非常大。此外,投资率在中高速发展阶段完全有条件保持较长一段时间位于高水平,韩国自1979年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以来,36年间先后迈进高收入、中等发达收入阶段,但投资率始终维持在30%附近,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回落。
二是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存在失衡,但实际上并没有严重到扭曲程度。我国投资率可能存在着高估。根据相关研究,在我国的支出法GDP核算体系中,资本形成总额可能是由生产-收入法核算的GDP减去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后的“余项”来确定。因此,对最终消费的统计低估,将直接转化成对投资的高估。当前我国的消费调查体系存在着高收入家庭代表不足、城乡住房消费(虚拟租金)以及其他实物消费未能合理核算等低估因素,由此导致投资率可能高估5-10个百分点。我国投资率相对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的失衡现象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严重到扭曲程度,完全有条件进行需求结构的稳步“缓调整”。
三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空间仍然很大。新常态下,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的投资空间将由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重点方向包括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保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现代服务业投资、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市政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都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方向或薄弱环节,蕴藏着大量的投资空间。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社会效益将大幅提升。随着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服务于消费、服务于群众福利提升的效果将更加明显,投资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效益也将显著提高。与工业投资相比,服务业投资可以更加直接地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贴近经济生产服务于人的内在本质。比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大在养老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将极大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投资的社会效益显著增加,群众欢迎度和支持度都将明显提升,有利于投资顺利开展。
四、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坚持“补缺增效”稳投资,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着力扩大战略性投资和有效投资,加强补短板建设,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投资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加强稽查督察。
现阶段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有: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农村道路质量不高,维护资金缺乏,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不足,困扰制约着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此外,农村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缺乏,存在大量的投资空间。
城市基础设施。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巨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地下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都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技术改造。加大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产能过剩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以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和改管理为重点,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口国际先进技术和设施,实施“优质优价”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质量升级。
高技术产业。在传统产业大规模产能过剩的同时,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投资空间巨大。“互联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协同创新、技术更新改造成为高技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关键,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鼓励创新创业的市场氛围,加大技改投资力度。
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类生活性服务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强,从而给教育、卫生、医疗、养老、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候鸟式养老、医养结合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业投资空间不断在打开。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随着全国区域间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统筹协调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重点推进建设普通国道“瓶颈路段”、高速公路断头路、中西部铁路、黄金水道、货运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
生态环保投资。随着环保约束力度加大和社会环保意识增强,生态环保投资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大力推广危险废物处置、大气污染防治、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重点流域和区域生态环境整治等环保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