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产业崛起架起城乡融合的桥梁
来源:信息资源开发部 作者:市场信息处 时间:2015-02-05

近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北新(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新绿色小镇项目落户当地文化产业园区。该项目投资20亿元,采用轻钢结构体系,配套使用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节能环保、居住舒适的高品质房屋,打造运城首个人文生态社区,树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标杆。

这是盐湖区在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实践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所取得的一项具体成果。围绕产业发展格局,依靠产业支撑,实现农民向产业融入,农村向城镇嬗变,是盐湖区委、区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理念。

据了解,盐湖区正在对五大产业平台内的58个村庄进行社区化改造规划,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这些村庄依托各个产业平台的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利用产业园区给农民的补偿和扶持政策,使农民享受园区的保障性和福利性收入;利用企业的进入和人才的聚集提升村庄占地的土地价值和房产价值,通过出租置换后多余的房屋以及置换的门面房,形成资产性收入;通过每年政府给予的分年度补偿金,形成农民的土地收益。这几项收入使得农民在从院落进楼房的同时,实现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收入方式、居住环境、保障体系的一并转变。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组点评:山西省读懂了城镇化的根本,即要实现城镇化,就必须依靠产业支撑,用产业推动人口聚集,人才聚集,提升城市的吸附能力和接纳能力。为此,盐湖区早在规划盐湖工业园、盐湖文化产业园等五大现代产业平台时,就融合了“产城一体”的理念,突出园区化发展、社区化管理。随着盐湖文化产业园和盐湖工业园的发展,园区内的村庄的土地几乎全部被两个园区征收,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已经转变。对此,区政府适时启动了社区化改造工程。目前,已有300余户村民完成了搬迁,年内还将有2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

盐湖区按照“体验式农业、度假式农村、服务型农民”的新三农模式,对城市近郊以及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线路上的村庄进行定位性规划。对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农村,进行筛选和规划,初步把桃花洞、王马、李家坟、董家庄、东郭村等中心城市半小时生活圈内的村庄作为试点规划开发。

在产业支撑方面,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使土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转移,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市、向园区、向城镇转移,或从事服务业或成为产业工人;二是对王范乡刘村庄一带的韭菜、泓芝驿镇王过村一带的酥梨、陶村镇一带的油桃、葡萄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扩大规模,集约经营,逐步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三是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融合观光、科普、休闲、体验等旅游元素,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让一部分农民成为休闲旅游的服务者,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复垦—山村变山地,贫穷变富裕。经由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貌变美丽,生存变生活。只要能快速的解决配套设施以及适量的发放补助资金降低村民搬迁成本,园区出台政策为迁入的村民,提供就业创业优惠条件等问题,必能给城镇化进展带来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