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2024年天津市经济运行呈现五大亮点
时间:2025-02-11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对过去一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他表示,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呈现五大亮点。

经济增速大幅提升

2024年,天津市围绕“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四个善作善成”、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合理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扩大开放有效推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5.1%,增速比2023年加快0.8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7年地区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局面,2024年GDP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天津市八年以来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创新成效显著

2024年,天津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重点产业链巩固提升有成效,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2.1%,较2023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航空航天、车联网、信创等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增至283家、38家。创新发展强劲动能持续释放,创新策源地打造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天开高教科创园注册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260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17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2万家。

区域协同走深走实

2024年,天津紧紧抓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融入“京津冀”、融合“科教人”、赋能“港产城”,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中取得新成效。天津市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770家优质企业融入6条区域共建产业链;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等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4项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京津税务同城化更加便民。天津持续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年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981家;天开高教科创园强化与中关村、首都科创资源合作,累计注册企业突破2600家。

对外贸易质提量增

2024年,天津市外贸年度进出口规模连续4年位居8000亿元以上高位,出口规模首次突破3900亿元,同比增长7.8%,快于全国出口增速1.9个百分点。外贸产业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迈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达65.6%,同比增长12.4%;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器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加快建设,“津港通”上线运行,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海工装备等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港城空间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海洋经济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拓展。

民生保障持续完善

2024年,天津市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较2023年增加1.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较2023年缩小0.03,居民基本养老、医保、工伤等待遇稳步提高。20项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更趋均衡布局,新建养老机构17家,老年助餐补贴受益群众增加6万人,新建、转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500套,发放租房补贴惠及8.1万个困难家庭。文体惠民工程深入实施,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构建。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作者:张宇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