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我国潜在增长率研究成果综述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张前荣 时间:2015-02-11

一、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率的三种测算结果

1、潜在增长率介于6%-7%之间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利用以资本回报率为解释变量,不含国家预算内的全社会投资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1978-1994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10.4%1995-2009年为9.8%。蔡认为劳动人口减少将导致储蓄率下降和投资增速回落。因此,设定2012-2020年中国年均实际投资增速为13%,“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下降0.33%0.31%。据此预测我国潜在增长率,“十二五”期间为7.2%,“十三五”期间为6.1%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通过带有环境变量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1978-2008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9.5%。其中,80年代为8.1%90年代为10.2%2000-2008年为10.6%。“十二五”之后我国环境压力将增大,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投资增速下降。因此,设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平均趋势低2-3个百分点。据此预测潜在增长率,“十二五”期间为7.7%,“十三五”期间为6.2%

2、潜在增长率介于7%-8%之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参考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规律,以绝对收入水平为依据,采用三种方法测算了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第一种方法是把我国作为一个整体,比照日本、韩国等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人均GDP1990年不变价)达到11000国际元后,经济增速下降30%左右的经验,推算我国潜在增长率及其下台阶的年份。第二种方法把各省作为一个经济体,根据不同的省情选定不同的经济体相比照,推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人均电力消费等大宗商品的数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与韩国、德国等经济体进行对比,预测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9.1%,“十三五”期间为7.1%。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利用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测算结果表明,1992-2009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10.2%2011-2020年潜在增长率为7%,比前十年约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劳动力和资本变动将使2011-2020年的潜在增长率较2000-2009年降低2个百分点,环境约束的加强使潜在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外需结构性变化使潜在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采用生产函数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与其它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采用了受教育年限和就业人口的乘积作为人力资本。假定“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为10.1%,较前十年约下降2.0个百分点,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2%,比前十年下降0.45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9.1%,“十三五”期间为7.5%

3、潜在增长率可达8%以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根据中国与美国相对收入水平的差距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中国2008年的人均GDP为美国的21%,相当于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1977年的韩国与美国的差距。彼时,这些经济体均保持了约208%左右的增长,人均GDP达到了美国的50%以上。据此推算,今后20年中国将实现年均8%的潜在增长率。

汇丰银行屈宏斌:通过生产函数和HP滤波对我国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国际经验方面进行了佐证。模型测算表明,当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介于8%-9%之间。2015-2017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介于8%-8.5%之间,2018-2022年有望保持8%的潜在增长率。从国际经验看,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而言,中国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比重相当于50年代末的日本和80年代初的韩国,借鉴日韩赶超的经验,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将保持8%以上的潜在增长率。

二、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人口红利下降是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根源。以劳动力短缺和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为标志,我国2004年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零增长为拐点,我国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消失。而潜在增长率取决于供给方的能力,随着劳动人口供给减少和抚养比上升,储蓄率降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因此,目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一个自然的减速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供给方面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一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15-59岁劳动人口峰值出现在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1.2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9.1%,超过7%的国际老龄化标准。二是老龄化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下降、资本供给逐步下降。三是我国目前在大多数产业领域,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吸收空间变小,被迫转入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风险增加。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比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前十年下降1个百分点。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促使我国潜在增长率下滑的主导因素一是人口转型,二是经济结构服务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人口抚养比上升,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逐步形成,使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减速势成必然。与发达国家不同之处在于,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对转型期间经济的冲击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