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从“十三五”规划看未来我国产业发展重点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耿德伟 时间:2017-02-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从大的产业结构看,1978-2014年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由27.9%降至了9.2%,第二、三产业比重则相应地由47.6%24.5%调整为42.7%48.1%。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长期以来支撑我国高速增长传统动力正趋于耗尽,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正趋于缩小,只有继续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长点,才能确保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那么,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重要看点呢?在这方面,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总体看,“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质量品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装备仍需依赖进口——例如,目前我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达2000亿美元,超过进口石油的花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制造业规模目前虽位列全球第一,但不少产业在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则有较大欠账,这也是造成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海外“爆买”的主要原因。对此,《规划纲要》提出了要“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实施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等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这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国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以及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新兴前沿领域以及以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领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源。能否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中能否占领制高点。对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瞄准技术前沿,围绕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新兴产业的增长空间。这必将继续改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不断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影响。

三是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近年来我国煤炭、钢铁、铝、水泥等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且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点。对此,《规划纲要》提出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实现市场出清。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将宝贵的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释放出来,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经济轻装前行。

四是要继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占GDP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但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连续多年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此,《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等手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必将为包括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包括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