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企业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现状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祁京梅 时间:2017-02-23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大批量的传统落后产能成为掣肘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了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2010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意见》指出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六大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20143月,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促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在转型升级阶段,传统产业经营困难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值得重视和关注。

一、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呈现八大特征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2014年,企业兼并重组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兼并重组的活跃度和交易金额均创下几年来的历史新高。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呈现如下八方面的特征:

1、企业兼并重组呈加快发展趋势。以上市公司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3年,企业兼并重组数量由951件增长为2457件,年均增长接近10%2014年企业兼并重组呈明显加速发展势头。2014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2920件,比2013年增长40%,交易金额达到1.4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63.1%,相当于当年GDP总额的2.3%,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汽车、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集中度均较2010年有所提高,稀土行业基本形成了以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等6家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发展格局。

3、分行业看,制造业的兼并重组占绝大比重。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整合发展的任务繁重,因此,制造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数量较多。2014年,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交易数量占全部交易数量的比重为62.9%,高居各行业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并购也较为活跃,兼并重组交易数量占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8%5.3%,排在第二、三位。

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取得明显进展,民营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兼并重组,中央企业户数已从2003年的196家减少到2013年的113家,10年间国企数量下降40%,但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13年军工、石油石化、电网电力、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个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已占全部中央企业的近80%。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在兼并重组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2014年,民营经济参与兼并重组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占全年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5.9%43.9%,成为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5、分交易类型看,产业整合类型兼并重组成为主旋律。产业整合类型兼并重组是指收购资产所属行业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相关、相近或上下游的并购重组交易。2014年,该类型企业兼并重组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分别占全年总额的49.9%42.8%,几乎达到一半左右。

6、分地域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并购市场最为活跃。2014年,发达地区企业兼并重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5.9%35.1%。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三地企业兼并重组涉及交易金额排在全国前三位。

7、海外并购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以上市公司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13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了1.5倍;2013年,海外交易额为619亿美元,是2005年交易额的6倍。2014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和“走出去”尤为活跃,全年共发生海外并购81单,涉及交易金额达356.1亿元,平均交易金额4.4亿元,比2013年平均交易金额增长6.3%。从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看,采掘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居各行业之首,充分反映出中国企业对海外资源与能源的战略性需求较大。

8、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活跃度偏低。目前,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整合和过剩产能退出的积极性不够高。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61家上市公司实施33单兼并重组,平均每家公司发生兼并重组0.54单,不到全部上市公司平均1.12单水平的一半。

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到了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未来一段时期,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产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仍将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二、主要行业企业兼并重组进展情况

1、钢铁行业。

我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呈现起步早、范围广和成效显著的特征。

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主要是宝钢、武钢、鞍钢三大钢铁央企主导的兼并重组,重点是省内整合,大约有5起,被整合的钢铁企业多属濒临倒闭的类型。

1. 三大钢铁央企省内整合案例

序号

时间

兼并重组事件

主体

兼并重组类型

1

1998

宝钢整合上钢、梅钢

宝钢

省内整合

2

2000

武钢整合襄钢

武钢

省内整合

3

2005

武钢整合鄂钢

武钢

省内整合

4

2005

鞍钢、本钢联合重组

鞍钢

省内整合

5

2013

武钢全资控股鄂钢

武钢

省内整合

 

第二阶段:20057月以后,三大钢铁央企主要进行跨省整合。这一阶段案例数最多,大约为15起,主要以央企为主体整合多个省市的钢铁企业,实现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钢铁行业通过整合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2. 三大钢铁央企跨省整合案例

序号

时间

兼并重组事件

主体

兼并重组类型

1

2005

武钢柳钢成立联合公司

武钢

跨省整合

2

2007

宝钢重组八钢

宝钢

跨省整合

3

2007

武钢重组昆钢

武钢

跨省整合

4

2008

鞍钢开始重组攀钢系

鞍钢

跨省整合

5

2009

宝钢收购宁波钢铁56.15%的股份

宝钢

跨省整合

6

2010

鞍钢重组福建三钢

鞍钢

跨省整合

7

2012

宝钢免费持有韶钢51%的股份

宝钢

跨省整合

8

2012

宝钢收购湛江钢铁71.8%的股份

宝钢

跨省整合

 

第三阶段:民营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民营钢铁企业的整合主要以本省市内部整合为主,2003-2014年兼并重组大约为12起。

民营钢铁企业的省内整合案例较多,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民营龙头钢铁企业的整合能力较强,其中沙钢集团自2006年后一共主导了6项收购;二是小型民营钢铁企业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08年河北唐山的钢铁企业成立了以渤海钢铁集团、长城钢铁集团为标志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2011年云南的钢铁企业成立了曲靖钢铁集团,2012年湖北的钢铁企业成立了丹福钢铁集团、立晋钢铁集团,2014年山西的钢铁企业成立了晋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2、水泥行业。

我国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始于2005年,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倡导下,不断取得进展,通过近10年的“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涌现出了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多家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前十家水泥熟料企业集中度已经达到52%2014年水泥行业并购项目67起,总交易额超过150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参与收购的水泥企业有所增加,尤其是前十大水泥企业中有八家实施了并购,大企业间相互参股的动作更加频繁,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虽然,水泥行业集中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2012年之前的“兼并重组”,主要是以大企业兼并中小型水泥企业的“产能重组”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大企业的产能,市场份额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并不明显。水泥行业“重组”的目的,应以大幅度提高水泥市场的话语权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为抓手,由此回归合理的水泥市场竞争环境,提升行业企业效益。

3、稀土行业。

20115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等原则下推动稀土行业兼并重组。2014年以来,工信部等部门批准了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6家大型稀土集团的组建方案,形成“1+5格局,组建成南北阵营两家大型稀土集团。目前已经整合了全国78本稀土采矿证中的77本,整合了全国99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今后一个时期,6家大型稀土集团将进一步加快对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重组进度,尤其是实现实质性整合。

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将大大提升稀土行业的集中度,行业零、散、乱现状有望得到彻底改变。目前六大稀土集团的整合模式使得稀土市场开始从混乱走向有序,从整合进程来看,六大稀土集团已经初步完成了对稀土开采许可证的收集。稀土大集团整合后,下一步稀土行业一系列政策,包括生产配额、指令性计划、新增采矿证等,总体会向稀土大集团倾斜。

三、我国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现状分析

1、矿产采选业企业实现利润降幅最大

受国际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国内产能过剩以及生产减速需求减弱的影响,我国煤炭、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物开采业企业经营情况急剧恶化,成为目前生产经营最为困难的行业企业。2015年,我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604.2亿元,比上年下降58.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5%,实现利润减少减少818.3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4.5%,实现利润减少2354.4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3.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9.3%,采选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高居各行业之首。

煤炭行业经营困难的情况尤为突出。受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国内需求放缓以及国家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大幅增加。中煤能源发布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66亿元,同比大降352.8%。中国神华20151-9月的营业收入约为1314亿元,同比下降31%;归属股东净利润约166亿元,同比下降44.1%截至20151020日,沪深两市共有20家煤炭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仅陕西黑猫、露天煤业2家上市公司续盈,其余18家业绩均呈现亏损局面,亏损程度最高的是煤气化。煤气化预计,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10.3亿元至10.8亿元。平庄能源前三季度亏损2.11亿元,大幅增加4481%(去年同期亏损461.33万元)。

2、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最为困难

近年来,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持续存在,目前钢铁行业已进入全面亏损的境地,钢铁行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仅次于采选业,成为排在第二位的经营困难行业企业。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525.5亿元,下降6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05.7亿元,同比下降13.0%

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大幅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钢材价格下跌和宏观经济放缓需求减弱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融资贵、融资难、生产成本高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银行对钢铁行业信贷政策整体收紧,即使有充足的信贷额度,银行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产能过剩以及严重亏损的钢铁行业,因此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言而喻。据统计,2015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