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继续较快回落符合预期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徐平生 时间:2016-03-04

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继续较快回落符合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继续较快回落符合预期。10月份,我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较快回落的态势和笔者10月中旬所做的分析判断一致,符合预期。其中,去年后期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为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为1.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0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8%4.7%,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1.65.7个百分点,蛋和羊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3.8%7.0%,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3.60.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8%2.4%2.2%1.1%0.8%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9%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大大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3%,为1998年以来同期最低环比涨幅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食品价格下降主要是受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食品中,蛋和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9%1.9%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鲜菜鲜果的生产,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0.5%。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超过了CPI环比总降幅。非食品价格上涨0.1%2001年以来历史同期中仅高于200810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时的环比涨幅水平。其中,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上涨0.6%0.2%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均持平。

2、我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近两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及其中的食品和非食品分项环比涨幅持续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等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运行所面临的境内外宏观经济、消费需求和主要商品产品价格运行等背景看,我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更趋乏力,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低位波动运行且价格运行中枢可能继续有所下滑。从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态势看,可能总体较为平稳。美国方面,经济增长基础相对稳固,但经济进一步好转的推进因素并未现端倪,且面临加息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逐步常态化的巨大压力。再工业化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但整体推动力有限。美国在通讯、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和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但这部分制造业比重太小,其积极作用不可高估。能源价格大幅下跌降低了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成本,企业利润得以改善、居民消费得以提高,但能源价格大幅下跌也使得美国页岩油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剧烈萎缩。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走强的积极推动作用恐将低于预期。尽管美国在新能源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其突破性成果并未出现,其大规模运用对经济的重大刺激作用更是遥遥无期。IMF预计,20152016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6%2.8%。欧元区经济将保持温和增长。一是欧洲央行购债计划的实施压低了融资成本和欧元汇率,有助于推动出口,刺激经济增长。二是财政整固、结构改革逐步取得一定实效。三是能源价格回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消费开支。IMF预计,2015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5%1.6%。日本经济将出现小幅回暖。除了能源价格下跌影响之外,延迟提高消费税促进消费增长,2016年将重启核电,以及继续保持宽松的刺激政策推动日本经济小幅回暖。IMF预计,20152016年日本经济将增长0.6%1%。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压力仍较大。IMF预计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0152016年经济将增长4%4.5%。主要基于独联体及拉美国家摆脱衰退、实现增长,印度经济将实现7.5%的增长。分析表明,尽管2016年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衰退程度有望降低,但大部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美元加息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缺乏新增长动力等因素,使得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4%左右就不错,回升的难度较大。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尽管全球流动性持续宽裕,但在流动性陷阱的背景下,需求萎缩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再考虑到争夺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等因素,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国际原油、铁矿石等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低位运行,且价格运行中枢可能进一步有所下降。

第二,国际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运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期《粮食价格观察》说,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8-2015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来的最低。这期间,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了14%,玉米价格下跌了6%。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达1000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幅价差给国内市场的冲击将越来越大,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在国内粮食持续丰收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下跌的压力将持续增加,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市场价格已经出现全线下挫。据介绍,当前我国玉米、小麦、稻谷的库存加起来约为2.3亿吨,高居世界之首。10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说,“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等严峻形势面前,有关管理部门继续托市的压力前所未有。所以,918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价为每斤1元钱,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了0.13元,这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粮食价格下跌,一方面,这将直接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下降;另一方面,饲料价格较大幅度下跌也将动摇当前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基础,猪肉价格上行空间将受到极大抑制,下跌压力将越来越大。

第三,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基础不稳,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今年5月到9月份,我国猪肉价格持续较快上涨,是这段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超预期持续走高的关键因素,其中,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7.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达0.53个百分点,其余因素仅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那么,从当前猪肉供给(国内生产、进口)和需求变化等方面看,猪肉价格已处于高位,继续上涨的空间极小,且下跌压力将越来越大。首先,从猪肉生产看,随着猪肉价格持续较快上涨而玉米等饲料价格大幅下跌,猪粮比已处于8:1左右的养殖超高盈利状态。其次,随着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化养殖比例快速提高后,生猪生产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这在当前国内仔猪、后备母猪价格环比涨幅明显回落、有的地方仔猪价格已从高点出现一定幅度下降等方面可见端倪。从市场实际运行看,10月份季节性存栏及出栏增多,且因9月份猪价持续调整,部分养殖户存在压栏行为,而进入10月中旬,东北天气逐渐变冷,辽宁锦州部分地区发生口碲疫,而上一年东北口碲疫严重,损失巨大,因此恐慌导致集中出栏,且因养殖利润历史高位,集中出栏迅速蔓延,从北到南,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猪价均出现下降态势,且部分地区跌幅较大。由于东北及华北是玉米及小麦的产地,价格跌幅最大,价差的拉大,导致东北生猪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因调运和价格传导,南方市场也陷入弱势下跌的行情之中,且各地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走软,猪价普遍再下一个台阶。再次,国内猪肉价格高企,进口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供应的短缺,制约了猪肉价格上行空间。此外,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我国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已过了提高阶段,开始进入下滑阶段,对猪肉需求的下降是我国前期“猪周期”失灵,猪肉价格迟迟未能回升的重要因素,这也将抑制今后猪肉价格的上涨空间。因此,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总体应呈高位震荡并逐步走低态势,猪肉价格再度大幅走高的可能性极小,猪肉价格不仅难以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高的重要力量,相反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低的重要因素。

第四,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平稳的背景下,PPI持续较大幅度下降将逐步传导到消费品,非食品消费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小,且部分商品有一定的价格下行压力。

因此,综合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很可能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