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8个判断(上)
来源:信息化研究部 作者:分享经济研究中心 时间:2017-03-17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分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即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分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情况看,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网民大国红利、节俭的文化和成功实践也为中国分享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创新、带动就业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享经济竞争格局、行业热点、政策环境、平台治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
  1.快速成长:市场规模实现翻番
  初步估算,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等重点领域的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共计达到1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96%;资金分享领域交易额约为20860亿元(其中,P2P网贷市场规模20640亿元,网络众筹市场规模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表 1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图 1 2016年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长率

  2016年分享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除了用户认同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不同,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大幅扩张。2016年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领域分享经济的融资规模分别为700、325、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10%、173%。


图 2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融资规模

  2.战略选择:分享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中,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政策红利。


图 3 2016年出台的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文件

  2016年3月,分享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同时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随后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强调要“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分享经济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消费、物流、交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分享经济向更广领域拓展、更高层次发展、更多群体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一些地方开始率先出台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如重庆市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分享经济的意见》。

表 2 2016年出台的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文件

  3.带动就业:新增服务提供者1000万人
  发展分享经济是践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就业供需矛盾,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分享经济的快速成长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庞大的灵活就业机会,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及其他资源,参与分享活动,以自雇型劳动者身份灵活就业。调研和测算数据表明,分享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明显高于传统产业部门。
  就业是2016年经济发展最好的底色,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超额完成既定规划目标,分享经济功不可没。
  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其中平台员工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表 3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的参与者人数
|

  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的就业贡献表现突出。滴滴出行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滴滴出行平台为社会创造了175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其中238.4万人来自去产能行业,占比14%;87.5万人为退伍或转业军人,占比5%;每天直接为207.2万名司机提供人均超过160元的收入。在房屋住宿领域,小猪、途家、住百家等几大平台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在生活服务领域,大型外卖平台注册配送员已超过百万。


图 4 分享企业带动的就业机会

  4.引领“双创”:成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
  分享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使用更为便利,企业和个人可以按需使用设备、厂房、资金、人员及其他闲置生产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优组合,使得创新创业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参与更广。从实践发展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现最活跃的领域大都带有分享经济的基因。
  近年来出现的科技创新“独角兽”企业中,分享型企业往往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根据CB Insights公布数据,截止2017年2月17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有186家,其中中国公司达到42家(占总数的22.6%),具有典型分享经济属性的公司有15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35.7%。

表 4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中的中国分享经济企业 

  分享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单打独斗式创新创业向分享协同式创新创业演变,参与分享经济的创新创业者通过众创空间实现对接线上线下资源,大大提升创新创业效率。作为引领“双创”的天然载体,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也是知识分享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共有三批计1337家。初步估计,全国各类众创空间超过4000家。在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里,也集聚了数量众多的分享经济创新创业群体。


图 5 2016年各地区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
数据来源: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众创空间名单资料整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