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些年,面对各种群体的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比如对老年群体的多层建筑加装电梯、老年助餐服务等,还有解决托育问题,以及涉及生活性服务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家政服务等等,这些服务的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比如银发经济规模目前是在7万亿元左右,预计到2035年来大家看将会超过万亿,也就是说达到30万亿元左右。家政服务市场的规模它的超万亿元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面对现阶段一些服务不足的问题,怎样发动市场等多方力量来解决,我们继续来听专家怎么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邹蕴涵:养老托育如果仅靠政府投入,那么财政负担可能会日益加重,然后不利于长期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那么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繁荣度和活跃度。发动市场力量就是要为市场力量定好规则提供帮助,比如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可以采取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准入限制等举措;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可以由政府加强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硬件条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主持人:那么还有从去年开始掀起的入境游热潮,今年也将进一步在政策上发力,发展入境消费,方案提出的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提高境外旅客在华旅游便利化水平,推广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等等举措,都意味着,我们的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多元。同时为了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基础上,还将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并推动将露营、民宿、物业服务、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服务业的开放多元,对提振消费有着怎样的意义,消费者又将从中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我们继续来听专家的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邹蕴涵:服务业的开放,能够引入更多国外服务提供商,带来多元化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敞开大门走出去也具有积极作用。更多中国服务业企业走出国门,接受世界市场的考验检验,这同时也作用于国内市场,让国内消费者,在服务企业实力增强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更好地激发消费活力和消费潜力,让有品质的服务消费走入日常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