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享经济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国内住房分享日渐普及,行业持续升温。从实践看,该领域有望成为分享经济中继金融、交通出行之后的又一突出亮点。近年来,住房分享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人们对其理论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一、概念与特征
住房分享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的闲置房屋、房间及其配套设施等资源,满足多样化住宿需求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与传统酒店相比,住房分享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目前参与住房分享供给的主体既有个人也有平台型企业,而传统酒店业的供给主体主要是酒店开发商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带来灵活多样的区位选择,更加方便契合消费者的住宿需求;同时还能更好地应对旅游淡旺季的潮汐客流,从而避免传统酒店“旺季一房难求,淡季门可罗雀”的现象。
二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住房分享房源具备大部分传统酒店无法提供的居家生活环境和设施,从而更能满足入住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入住者在房屋内可以像在家一样洗衣、做饭、聚餐、休憩,而大多数传统酒店客房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休息、卫生等需求。
三是用户体验社交化。在住房分享平台上,旅行者得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住房服务,还包括具有人情味的归属感。房东与房客可以建立更加密切的社交联系,分享各自的生活体验、旅行见闻等,使用户的住宿体验更加本土化,并更好地促进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图1 住房分享与传统酒店的特征对比
二、主要类型
住房分享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房屋来源可以划分为B2C与C2C;另一种是按住宿方式可以划分为整租与合租。
1.按平台企业的业务模式分
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平台企业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大量收集分散的房源,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装修装饰、配置基本生活设施,并提供相对标准化的线下服务。
图2 住房分享B2C模式
C2C(Customer to Customer)模式。平台一方面吸引房东接入房源,另一方面吸引房客入住。房客与房东在平台实现直接对接,并完成预定、入住、评价等过程。
图3住房分享C2C模式
从实践中看,两者的区别并非是绝对的。如许多以C2C模式为主的平台企业也都组建了大量的线下团队,在拓展房源的同时,为房东提供装修设计、接待指导、物业保洁等服务。
与B2C模式相比,C2C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提高效率节约成本。C2C模式通过平台减少了信息传递、搜索和交易的中间环节,将出行目的地的碎片化住房资源进行整合,供旅游者选择和消费,实现了住宿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高效率供给,使人人皆可参与到住房“分”与“享”的过程中去。
二是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目前“80后”、“90后”逐渐成为住房分享的消费主力,他们追随时尚潮流,喜欢尝试新鲜实物,倾向于个性化体验。C2C平台上的房源更加个性化,更容易满足多元、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契合年轻人的社交习惯。
2.按住宿方式划分
合租模式。合租模式的用户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求医、求职、“穷游”等为主的中低端消费者;二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体验民俗文化的旅行者。目前合租模式房源占整体房源的比例并不高,如小猪短租平台上的合租比例不超过20%。
整租模式。整租模式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集体出游的家庭、亲友和单位等。整租能更好地满足中高端消费者对大空间、高品质、私密性住宿环境的需求。近年来选择整租的客户群体在不断增加,越来越成为住房分享的主流趋势。小猪短租整租房源的占比已经超过80%。
三、驱动力量
住房分享的兴起是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背后的驱动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政策趋向利好
自2014年以来,政府在宏观指导及行业管理政策方面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旅游领域深度融合,相继出台了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房地产“去库存”等方面的政策,明确了鼓励住房分享发展的导向。
表1 住房分享有关政策文件
2.居民提高收入的意愿
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平稳向好,但下行压力较大。201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两项指标均低于2015年的增幅。在此形势下,住房分享的发展能使人们将闲置的房源利用起来,通过提供出租服务获得一定收益,不失为一种应对经济换挡时期收入下降的可靠选择。
3.旅游消费升级转型
近年来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成为新常态。携程旅游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旅游人次达到45.6亿,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旅游3.3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次达44.4亿,占了97.4%。旅游者在选购旅游产品、享受接待服务时越来越希望掌握主动权,更加关注自主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在休闲度假中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和娱乐,而是更愿意深入感受度假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一把“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这给以个性化、定制化为主要特征的住房分享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4.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为住房分享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助力,如“互联网+旅游”为住房分享带来丰富客流,“互联网+金融保险”为住房分享提供在线支付、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等。此外,平台还纷纷采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先进技术,记录、分析客户需求,从而更好把握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同时利用新兴智能技术,采取远程门锁、人脸识别、实时安全监控等措施提升安保水平。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大热,全景视频、主宾互动等VR技术应用也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图4 住房分享的驱动力
四、影响作用
住房分享可以盘活存量房源、增加收入、促进灵活就业、拉动消费,带动社会公平。
1.盘活存量房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房屋空置高达10亿平方米,空置率超过20%。全国住房供应过剩的问题,在旅游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更为严重。在国家“租售并举”政策的引导下,住房分享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存量调节住房供给。住房分享平台可以盘活城市家庭拥有的闲置房源,经过上线运营使其转变为满足短期住房需求的“蓄水池”,为不同出行目的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住宿服务,从而成为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重要利器。
2.增加收入和创业、灵活就业的机会
住房分享可以给数量庞大的工薪阶层带来更多收入。以小猪短租平台为例,其旗下一、二线城市的单套房源日租金可达到350-500元,若按均价425元计算,即便在30%的较高年空置率下,房东年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最高年收入甚至达到24万元。在国外,根据Airbnb调查报告,65岁以上的房东每年通过住房分享可收入8350美元,相当于社保增长了52%。
住房分享还可以带来更多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机会。在大城市、热门景点周边,一些创业者将房源加以设计、改造、经营,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民宿,通过平台接待游客,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同时平台提供的衍生服务也可以增加灵活就业,例如小猪短租推出“小猪管家”、专业摄影等项目,提高房东接待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为服务人员提供零工收入,部分兼职保洁员和摄影师的月收入可以达到数千元。
3.拉动消费
住房分享不仅为房东带来收入,更带动了周边社区的相关消费。例如可以带动住宿地点附近的旅游、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以及保洁、维修等一系列上下游服务业和相关消费。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住宿花销,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总量。
Airbnb早在2014年就有调查显示,由于使用分享平台的支出低于酒店,旅客在旧金山逗留时间更长,平均每人的花费达到1100美元,高于酒店旅客的840美元。14%的Airbnb房客表示,要是没有Airbnb这类住宿,他们根本不会来旧金山旅行。在日本的经营数据同样显示,2015年Airbnb使房客花在住宿上的预算更少(仅占11%),把更多的预算留给了购物(36%)和餐饮(24%),从而延长了旅游时间并增加了消费。
4.促进社会公平
住房分享为不出门上班的社会群体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如家庭主妇、退休老人可以通过参与住房分享活动获得经济回报以补贴家用,从而增进性别、年龄方面的社会公平。另外在当前制造业用工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有望将住房分享与“观光农业”、“农家乐”相结合,既为农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还能改善农村封闭、落后的面貌,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图5 住房分享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