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保障,也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能源使用一方面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环境破坏与污染,反过来影响经济以及人类的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消费种类也将不断变化,面临的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以在此过程中应该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给予持续的关注,使得能源消费的数量和结构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基本逻辑
(一)经济增长使得能源消费总量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需要用于国民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能源总量也要相应增加。一方面表现在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对于存量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新增的生产能力所带来的对于增量能源的需求。根据它们相互之间的增长速度,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能源消费的增长要慢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三是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经济水平的增长幅度。历史经验表明,上述三种情况都曾经出现过,而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水平的下降确是比较罕见的。因而可以认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基本上是同方向变化的。
(二)经济增长使得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促使各国能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上,从而发现和利用新的能源品种成为了可能。历史上人类从柴草时代过渡到煤炭时代,再过渡到油气能源时代,就与经济增长带来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分不开的。同时,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促使人们利用更加方便、清洁的能源,使得传统高污染、低效率的能源逐渐被低污染、高效率的能源所取代,这也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过程,经济增长将导致能源品种需求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经济增长使得能源消费质量提升
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同时对能源的品质要求也会逐渐上升。高质量的能源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向环境的污染排放,即具有环境效益;而且这种高质量能源的获取还要尽量简单方便,也即具有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各国的经济增长都是依赖于化石能源,对于化石能源的开采技术也日臻成熟,但是化石能源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排放物,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研究新能源的使用。但是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还面临着成本较高、不易大规模投入使用的特点,在应用和推广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然而这并不与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费质量提升这一基本事实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