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多级政府而言,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要素禀赋、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必然导致地区间财政不平衡。为避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目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借助财政均等化措施来消除地区间财政状况差距。按照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政府间财政体制,我国财政均等化措施主要是转移支付,包括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本文通过对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分解和收入来源分解,评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对省际间财政差异的均衡效果,并给出实现财政均等化目标的政策建议。
一、概念界定及差异分解理论
第一,本文以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作为省际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均衡目标。原因在于:相较于地方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均衡考虑到了各地区的人口因素,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符合布坎南(1950)提出的“横向公平均等化”原则。布坎南认为,中央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仅应针对个人,并保证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个人都会得到公共财政服务的同等对待。省际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应该是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个人获得均等的财政收入,而不是使不同地区获得均等的财政收入。
第二,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本文将地方人均财政收入细分为地方人均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地方人均转移支付。
第三,本文采用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衡量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并采用基尼系数区域分解、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剖析省际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