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1978年以来我国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胡祖铨 时间:2014-06-20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极高的社会投资率来驱动。以当年价格测算,1978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均超过30%2003年以后每年都超过40%。这种高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和担忧。本文在深化对投资效率认识的基础上,采用AMSZ准则、ICOR、投资-产出比、资本-产出比等宏观投资效率指标来研究历年来我国的投资效率并做出判断。

一、宏观层面投资效率的测算方法

根据分析视角的不同,研究我国的投资效率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微观层面,通过估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并将其近似为整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另一类是宏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特定分析,构成相应的投资效率指标用来研究投资效率。宏观层面的投资效率分析方法主要有计量回归法、AMSZ准则(Abel1989)、ICORKaldor1966)、资本-产出比、投资-产出比等。

其中,计量回归法是将产出对资本存量进行计量回归以估算出资本回报率,这种方法操作比较复杂,同时又容易因为遗漏变量而造成估算偏差,而且估算出来的资本回报率不随时间改变。

AMSZ准则是Abel1989)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动态效率”框架下提出的判断“是否投资过度”的准则。判断方法是,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入“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R>I),那么该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如果总资本收入“始终小于”总投资(R<I),则是动态无效的。一般用(R-I)/Y来衡量投资效率,该数值越大,投资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