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一季度消费形势分析与二季度预测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邹蕴涵 时间:2017-06-28

一、一季度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展现出超预期的良好运行态势,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再次高于GDP增速,为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打下坚实基础。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继续稳步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增长,但消费增长稳中趋缓的隐忧仍然存在。

(一)消费整体增长平稳,城乡消费态势略有差异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9%,增速略缓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走势出现分化。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7%,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多关注的是流通领域的变化,与之相比,家计调查结果更能反映居民消费实际支出的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4%6.8%,增速分别放缓0.3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放缓态势更为明显。

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实际增速(单位:元、%

时间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增速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增速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增速

2015年一季度

4076

7.3

5534

5.3

2429

10.6

2016年一季度

4454

7.1

5970

5.7

2703

9.1

2017年一季度

4796

6.2

6387

5.4

2921

6.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注释:消费支出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

(二)传统消费平稳增长,新兴消费加快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等基本生活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消费同比增长1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仍然延续了两年来的疲软走势,同比增长6.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个百分点;日用品同比增长8.5%,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虽然增速处于回落调整区间,但吃、穿、用类传统消费对消费的稳定增长仍起到基石作用。从家计调查数据来看,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4%,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而衣着类消费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的增长态势与社消数据一致,均处于实际增速同比回落的调整区间。

与传统消费相比,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保持快速增长,仍然是消费增长的龙头。一季度,网购增长有所加快,迅速扭转了去年增速持续回落的状况。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消费形势明显好于实物商品消费,成为拉动网购增长的新动力。在实物商品消费中,吃、穿类商品分别增长17.7%15.6%,增幅分别回落了17.80.4个百分点;但是用类商品增速明显加快,达到30.6%,增幅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网络购物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3.1个百分点。

2  我国居民基本生活类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单位:%

时间

全国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食品烟酒支出

衣着消费支出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食品烟酒支出

衣着消费支出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食品烟酒支出

衣着消费支出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2016年一季度

3.2

-0.3

6.8

2.2

-0.4

8.3

4.4

-1.8

2.4

2017年一季度

5.4

-1.8

3.2

4.4

-3.3

4.4

6.5

1.9

-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注释:消费支出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速度

(三)结构升级类消费走势分化,中高档消费明显回暖

一季度,以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以及医疗类消费支出等结构升级类消费逐渐展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从家计调查数据来看,全国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为1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虽然仍有10.7%的增长,但增幅大幅回落了15.8个百分点;医疗类消费支出涨势明显,一季度增速达10.4%、增幅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的分类数据看,农村居民的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这两大类消费增势放缓非常明显,增速回落幅度分别达到11.723.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的医疗类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1.2%、增幅提高了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城镇居民。

与普通消费相比,2017年中高档消费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来的复苏态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烟酒类消费增势明显加快,1-3月份同比增长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金银珠宝消费一改去年负增长的低迷态势,一季度增长7.9%,增幅大幅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同时,主要奢侈品门店销售增速达到10%以上,高档海参、瑞士手表等典型中高档消费也明显回暖。

(四)耐用品消费降温,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汽车消费增势放缓。乘用车销售开始降温,商用车销售继续好转。根据中汽协数据,一季度,汽车销售增长7%,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售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商用车销售增长22.9%,增速大幅提高21.7个百分点,销售好转的主要动力在货车,销售快速增长了30.1%,而客车销售仍然低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调整以及高基数因素影响,1.6升以下乘用车销售在3月当月同比下跌0.1个百分点,销量降至1.3万辆左右。在汽车销售增势分化的同时,汽车消费也在降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限额以上汽车消费增长2.3%、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受补贴政策调整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降温更是迅速,一季度全国销量同比下跌4.7%,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4.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大跌28.4%,之前翻倍增长的销售爆发期告一段落。

住房相关消费增速放慢。今年以来,虽然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火热发展势头,但增速显著放缓。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9.5%25.1%,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放缓13.629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降温,包括家具、建筑装潢在内的住房相关消费也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态势。一季度,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分别增长12.6%14.8%,增速分别回落了3.60.4个百分点。

二、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消费市场在平稳运行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忧和问题,包括居民增收基础不牢固、收入弹性较大的结构升级类消费增势回落、耐用品消费在政策调整后增长前景不乐观等,都可能在未来对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牢固

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隐含的结构性变动有喜有忧。可喜的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8.3%11.7%,增速分别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增幅提高的重要因素。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可能源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县城)房地产市场转暖向好,带动在县城置业的农民财产增值加快;转移净收入则主要依赖于脱贫等民生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仍然延续了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特别是农业经营性收入一季度仅增长6.1%、增速大幅回落了3.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这种结构性变动在2016年时就已显现。2016年农民经营性净收入仅增长5.3%、增速回落了1个百分点,特别是2016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当季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速与2015年同期相比几乎腰斩。究其原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得经济性差的作物替代了经济性好的作物,再加上农产品价格下跌,共同导致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一季度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分别增长了7.9%6.2%,增幅分别提高了1.30.1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与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企业利润增势良好密切相关,也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减轻、个体经营困难有所缓解相关。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将再次受到影响。

(二)结构升级类消费存在加速下滑的隐忧

从家计调查分类数据来看,一季度城乡居民的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等典型结构升级类消费增势明显放缓,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增幅分别大幅回落11.723.4个百分点。这种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在2016年已经开始逐渐显现,特别是在2016年下半年表现的更为突出。2016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实际增长9.4%、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从收入弹性看,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八大类消费中位居第二(约0.14左右),其收入弹性要高于其他结构升级类消费。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收入增速时,此类可选消费的放缓风险就会加大。

(三)耐用品消费在政策调整后增长前景不乐观

汽车和住房等耐用品消费对政策依赖性较强,政策调整成为影响其增长前景的重要因素。当前,带动汽车消费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已经调整,带动新能源车火爆的补贴政策开始实施退坡机制,之前带动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也明显收紧,随之而来的将是两大耐用品消费阶段性调整,这对于拉动消费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汽车消费走弱将不利于石油及其制品等消费走强,住房消费走弱将不利于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相关消费走强。还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趋冷将直接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进而间接影响居民消费。

三、二季度消费形势预测及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超预期主要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回升和工业品补库存等因素推动的,预计这种增长态势将随着主要驱动因素的弱化而逐渐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特别是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可能较大,这会对消费需求形成抑制;收入弹性较大的结构升级类可选消费可能延续增速回落的状态;在政策调整的影响下,汽车和住房消费增长动力趋于减弱,不利于支撑消费较快增长。但也应该看到,网购等新兴消费热点活跃,不断提高对消费增长的支持作用;服务消费进入发展新阶段,为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调整更为深入,在催生消费新增长点的同时,也提高了传统消费的实现效率,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释放。综合判断,二季度消费增长将保持平稳态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略好于一季度。针对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忧,建议如下:

(一)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出台措施帮助种植业结构调整地区农民尽快顺利实现种植更替,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帮扶;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油、节肥的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农业增值收益;加大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做好应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本地化工作。

(二)增强政策托底力度

保持稳增长政策中民生相关政策的托底力度,保障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适当增加救济、救助力度,并进一步通过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其增收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保托底作用,深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取消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建立国家统一的就医结算平台、解决医保异地结算问题;切实扩大非公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简化申领手续。

(三)促进结构升级类消费发展

加大力度促进教育文化娱乐等结构升级类消费发展:一是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实施惠民项目、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向社会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通过引导结构升级类消费的供给主体、优化消费环境、激励消费主体等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具体可通过打造文化嘉年华、群众文化节等方式开展结构升级类消费的惠民活动;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区、文化休闲区等消费集聚区形式,推进文化娱乐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促进结构升级类消费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网络消费的市场份额,推动结构升级类消费线上线下(020)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