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
来源:经济预测部 时间:2015-06-30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已经从2010年的10.4%降至今年三季度的7.3%。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将由关注“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其中,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转换尤为重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增长的外延式扩张向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增长转变,创新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

在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方面,我国至少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一是庞大的市场规模。创新作为具有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必须有相应的回报企业才愿意投入。在这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创新形成的垄断市场权力将给创新成功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从而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供强大的激励。此外,除少数情况外,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上相互竞争的企业也就越多,由此形成的竞争氛围也会驱使企业把“创新”作为市场突围的主要手段。当然,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干中学”机会,这对企业从事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渐进创新极为有利。

二是巨大的人才资源规模。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在这方面我国同样有很大优势。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虽在趋于下降,但总量仍约有10亿人,规模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我国各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规模在迅速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其中,理工类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达数百万人,是美国的7倍左右。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这些毕业生中不少人都有望成为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三是我国创新投入水平在稳步提升。在现代社会,任何重大的创新都需要持续、大规模的投入,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有能力大规模开展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创新投入水平正在稳步提升。截至2013年,我国R&D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08%,并已经出现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一系列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总体来看,我国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新常态”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在“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让创新充当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以上论述表明,在这方面我国拥有市场规模、人才规模和投入规模的天然优势。当然,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我国还必须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国家创新系统,加大对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扩大市场竞争范围和市场竞争力度,从而让每颗创新的种子都能够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这是未来我国需要努力的方向。                         

(经济预测部:耿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