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降低融资成本需要加快金融业改革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王硕 时间:2015-07-24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国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掣肘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尽管今年没有发生钱荒的现象,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平稳较低的水平,但企业贷款的成本依然较高,显示出我国金融体系在资金运营效率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降低融资成本、破解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加快金融业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以满足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服务效率较低和风险溢价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增速下行一个台阶的经济新常态下,前期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的结果是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同时企业财务费用呈现惯性的快速增长。20141-8月,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9.7%,比同期营业收入增速高出14.2个百分点;在企业营收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财务费用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明显增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历史上,2011年和2012年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增长速度分别同比增长33%32%,虽然2014年增速相对有所降低,但仍属于较快增长,并且比2013年增速有较大回升。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获得金融资源相对较多较为容易的部门,相比之下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增长速度更快,工商银行监测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小微企业财务费用比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出30.88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是三期叠加效应发挥作用的体现,特别是前期政策消化期内,由于过去几年的投资高速增长,企业过于乐观的投资信心以及抢占市场份额的心理,出现了杠杆增大、负债规模上升等问题,直接结果就是融资需求增大,特别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强烈;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需求旺盛,长期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项目的后续投资需求依旧保持较大规模,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情况下出现回款困难,导致出现借新债还旧债的现象。融资需求上升推升了利率水平,自贷款利率管制放开以来,银行贷款中有70%的利率是上浮的。同时导致小微企业所获得的融资资源更为有限,不得不借助民间借贷市场融资以维持必要的经营,目前民间借贷利率保持在20%以上。

银行贷款利率虽然上浮比率较大,但整体维持在6-7%左右的水平,这一贷款利率水平与国际比较并不高,但国内第三方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主要涉及担保费、通道费、过桥费、保险费、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众多项目,在经济下行、风险溢价上升的情况下,国内金融担保等第三方金融服务的成本已经占到企业融资成本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能单纯依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特别是银行业表外业务膨胀、影子银行规模扩张较快的情况下,降低第三方金融服务成本更能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国内缺乏足够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银行业资产集中在几个大型银行的市场结构,以及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导致大型银行更愿意为大型投资项目及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其业务结构、机构设置、经营模式等都难以有效覆盖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民间融资成本高启。

二、降低融资成本需要加快金融业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摆脱对大客户、大项目的过度依赖,提高中间收入对盈利的贡献,建立多种形式的银行服务体系。同时信托、保险、基金、租赁、担保等金融机构要加强管理,更加注重项目的风控、可研等工作,避免走过去投资升温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火爆时的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参与分享短期暴利。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才能切实覆盖实体经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与实体经济分担压力、共同发展。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完善市场主体地位,理清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关系,按市场原则合理分配金融资源,真正让市场发挥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避免低效、长期的项目过多占用金融资源,多鼓励支持小微企业的成长。

在经济转轨和结构转型的进程中,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支撑。这些都使得满足个人消费、个人创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愈加重要,因此我国金融体系需要加快转型发展,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满足个人创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稳定就业、促进消费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业作为虚拟经济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获得成长,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应向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域提供金融支持,严格控制不符合政策导向的融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金融经济,金融业控制着资金的流向,对结构转型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金融业需要加快改革,顺应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在总量增长平稳的情况下,加快盘活存量金融资产,增加融资的供给,通过效率提升和供给增大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