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气系统运行情况
信息中心景气系统的6个一致合成指标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狭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及出口总额,除投资为累计同比增速外均为月度同比增速。5个先行指标分别是: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逆转)、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以及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均为月度数或月末余额同比增速。各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并消除了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利用美国经济研究所NBER方法建立先行、一致合成指数(见图1),基年为2008年。
图1中国宏观经济景气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
(二)指标分析
一致合成指数较上月进一步下滑。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外需低迷,出口下降;二是受投资、房地产需求减弱影响,部分投资品生产进一步下滑;三是部分消费品生产下降。去年7月工业增长基数较高,部分地区受台风等天气原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但7月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仍在取得积极进展。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高技术产业增长9.6%,增速较6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高端细分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快速增长。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2%,比上月加快0.02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财政: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70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是受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50亿元,同比增长9.8%,同口径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020亿元,同比下降3%,同口径增长5.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2721亿元,同比增长3.5%。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8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14亿元,同比增长4.4%,同口径增长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5370亿元,同比增长8.3%,同口径增长10.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4957亿元,同比增长7.8%。
今年后几个月,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财政增收仍将面临很多困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监测分析,做好预研预判,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收入平稳增长。
支出方面,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68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189亿元,同比下降7.4%,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高(增长4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79亿元,同比增长2%,主要是前期加快了支出进度和去年基数较高。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93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5159亿元,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774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教育支出14816亿元,增长12.1%;科学技术支出2765亿元,增长5.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40亿元,增长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91亿元,增长12.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915亿元,增长20%;城乡社区支出10898亿元,增长31.3%;农林水支出8879亿元,增长11.7%;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933亿元,增长10.2%;住房保障支出3439亿元,增长32.9%;债务付息支出2732亿元,增长37.8%。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增长8.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尽管投资增速回落,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149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8%,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中国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7月份,中国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1809亿元,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投资高8.3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8%,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7月M1增速为25.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8.8个百分点。从社会融资规模看,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30万亿元,同比多7529亿元。7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87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632亿元。2016年7月M1-M2的“剪刀差”继续扩大到15.4%,再创历史新高。
出口方面,7月出口额1847.33亿美元,同比降4.4%,低于预期,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采用累计同比的数据来看,2016年1-7月出口累计同比录得-6.74%,体现了目前出口弱势的格局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变,国外需求依旧低迷。从主要出口国来看,7月单月出口国家中,日本降幅居前,录得-5.20%,对欧盟出口增速录得-3.21%,对美国降幅录得-2.04%。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并不明朗,英国脱欧事件增加了出口方面的不确定性,而从短期来看,7月美国非农资料表现靓丽,但忽冷忽热的美国经济资料不能反映其经济明显出现好转。
综合以上指标的情况,目前一致指标在略微下行趋势。
先行合成指数,已经连续12个月回升。
首先,周期性行业工业品增速情况。7月份,全国粗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70.44万吨、增长2.62%,粗钢日产水平为215.51万吨/日;1-7月份累计生产粗钢46651.6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25.38万吨、下降0.48%,粗钢累计日产水平为219.02万吨/日。7月份高密度的降雨使得下游施工进度明显放缓,主要终端钢材需求持续走弱,粗钢产量环比降幅明显。进入8月份,钢铁行业淡季接近尾声,钢厂或将为了即将到来的旺季提前扩张生产规模,预计8月份粗钢产量环比将有所回升。7月份汽车产量增速为25.4%,比上月上升17.3个百分比。新能源汽车生产3.8万辆,同比增长93.4%,这是2016年上半年持续销量上涨之后的第一次下滑。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看,2016年7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个和2.6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出现超预期下滑,住户部门成为主要贡献力量,非金融企业部门罕见负增长。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5亿元。
7月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7,比6月增加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同比为24%,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仍然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