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环境约束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难题。回顾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本文基于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度量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意义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这种高增长被质疑是依赖于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的过度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纳入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的方面的核心指标。研究人员开始在经济增长分析中纳入资源环境因素,以避免不考虑或者不能正确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可能对生产率提升程度度量造成的偏差。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过渡到中高速,发展面临一系列阻碍,而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约束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正确认识可持续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科学探索缓解生态环境约束的对策,推动增长方式转型,是实现生态环境约束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度量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般从以下两个分析视角研究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从投入或产出的视角,二是从微观或宏观视角。
(一)投入或产出视角
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从两个不同的思路将环境变量引入到经济模型中:一是将环境变量作为一种投入;二是将环境变量作为“坏”的产出。
1、投入视角
在传统的生产分析框架下,污染排放控制成本往往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分析,减少污染需增加额外的投入或者牺牲一部分可预期产出,环境管制将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的投入配置到污染治理活动中,污染减排会挤占生产性投资。因此,污染最终可以一种投入要素纳入生产过程的分析中。特别是考虑到环保性能的改善,为了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可以将排放作为投入纳入到生产率指数的测算,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排放越多表明环境要素投入越大,则企业或是宏观经济的效率提升越慢,说明企业发展或是经济增长是外延型的。
2、产出视角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影响时,由Fareetal.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将环境影响视为“坏”产出。基于这一观点,“好”、“坏”产出应该非对称看待,以使“好”产出最大化,“坏”产出最小化。这一观点也被大量采用,被用于测算环境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排放越多表明经济活动的“负产品”或是“坏”产出越多,经济活动就越发没有效益。
(二)微观或宏观层面
已有的研究文献研究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1、微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污染排放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来检验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一些人认为对于企业,环境规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通过对美国炼油厂的研究发现,与美国其他地区的炼油厂相比,位于南加州的炼油厂具有显著更高的生产率,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所遵守的环境规定更为严格。适度的环境管制旨在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或采用创新性技术,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在长期内这些创新不仅能够弥补所花费的成本,还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企业环境性能改善的研究,动摇了环境管制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观点,促使更多的人相信强化环境保护法规有利于企业和国家层面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终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2、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国际间的比较,很多学者都选取了以0ECD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他们考虑的投入与产出变量各不相同,尤其是污染产出变量的选取各有倚重,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千秋。大多数研究都选取的是资本、劳动和二氧化碳作为投入变量,分析了0ECD国家制造业在不同二氧化碳排放监管情况下的生产过程及环境效率。
三、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测算
2012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684.8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423.7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8年就已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随着环境恶化程度加剧,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由于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我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直接导致各地为了节能减排达标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能。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更强化了减排承诺。参照已有的研究文献在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资本、劳动和二氧化碳都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投入变量,其增长受到限制往往会抑制经济增速。为了测算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环境作为单独的一种投入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根据这一研究思路,我们测算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未来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目标我国经济要受到多大影响。
与一般仅仅包含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相比,新的生产函数形式里增加一个新的投入要素——二氧化碳排放量(CO2)。这里二氧化碳排放是环境因素的工具变量或替代变量,即其变化反映了环境投入量的变化。测算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环境要素贡献了0.6-0.8个百分点,而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目标,我国GDP年均增速大约会下降0.5个百分点。
实证测算结果表明,当前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可以看出,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以前那种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将被抛弃,一个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增长方式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