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自主创新需要完善政策机制和环境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王硕 时间:2016-10-08

强化自主创新任务紧迫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面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紧迫任务。技术革命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会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技术革命一直是产业革命的先导,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结果,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强化技术创新,以新的技术群和市场基础创造出新的产业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让新技术、新产业成为制造业增长的新动能。国际产业巨头能够牢牢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是依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来实现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新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等领域技术进步的周期明显加快,中国要想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领域取得扎实的成果,并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技术进步的引领者,才能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目标。在高速铁路、移动通讯技术、卫星导航、新一代核电等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应集中资源在这些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以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壮大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应用的市场规模,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及主导产业国际标准的制定,站上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的资源仍然较为分散,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资源缺乏系统性的机制来统筹,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仍不够完善,需要首先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制和激励机制,整合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大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整合科研资金的管理,将中央财政的各类科技计划由多部门分散管理转变为统一平台管理,避免体制的分割造成研发链的断裂,鼓励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密切合作进行集成创新,将多部门、多渠道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的科研资源集中使用,改变科研资金分割化和碎片化的情况,完善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强化研究成果的市场化转化,减少脱离市场需求的“形象项目”及“短、平、快”项目的研发支持,全面夯实我国科研的基础,增强研发的可持续性;鼓励发展科技租赁产业,通过科研项目部分环节的服务外包、设备租赁等方式形成合理分工,降低科研成本;严格国家科技专项资金的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提高科研立项项目评估、决策过程中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加强研究项目成果的客观论证,严格项目监管程序和资金的审计,严查科研项目弄虚作假及学术腐败问题,建立研发骨干和团队信用评价体系,大幅提高一线科技人员劳务报酬比重,调动创新研究积极性。

增强支持自主创新政策的普惠性,改变政府对科研项目的遴选主导,通过财税政策的普遍支持,降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的门槛,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企业不分性质、不分大小普遍享有政策鼓励的创新环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提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导地位。鼓励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先导、联盟企业共同进行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各自进行技术成果的应用研发的创新格局。

建设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

优化行业监管,进一步破除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与促进创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投融资体制、税收、国有企业、反垄断等领域的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和完善鼓励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窃取商业机密等违法行为,坚定清除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空间,保护创新创造的市场价值,让创新创造的高收益能够覆盖高风险,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大发展科技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建立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创造便捷、安全的创业创新融资环境;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孵化器平台,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建设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积极支持创业孵化、研发设计、信息资源、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政府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技信息平台等资源成果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创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