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来源:综合管理部 作者:武小欣 时间:2015-10-30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先后通过制定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文化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宝贵发展机遇。

2004年至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7%,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

就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对精神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高涨,特别是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性需求空间很大。从企业的需求看,随着企业对广告、创意设计、会展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文化产业的生产性需求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非常诱人的需求前景,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产业。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产业整体上市场化改革滞后,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人才相对匮乏,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潜能。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分类指导。首先是增强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在适当时机推进文化领域的大部制改革,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其次是针对文化产业分类特点,加强管理。文化产业可以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产业和竞争性文化产业两大类,两者要合理分类管理,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政府的财政支持、监管力度要到位;对竞争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地位。最后,对文化产业中的不同行业,要针对具体行业特点加强政策指导。

第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特色与竞争力,在紧紧围绕需求变化特点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促进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升级,特别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各子产业之间的结构,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产业的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等能力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积极引导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当前,要进一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释放企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考虑文化安全和必要的意识形态管理的基础上,放开市场准入,加强监管,切实鼓励各类资本、要素向文化产业流动,努力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推动文化企业改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管理,增强内在持续发展能力。积极鼓励文化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专业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业务品牌效应。

第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要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支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文化产业领域一般性的专业人才基本上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极度匮乏创意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要完善体制机制,从薪酬管理、职称评定、荣誉称号等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的良好局面。在教育方面,要改进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水平,加强专项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人才素质。改革完善社保等领域的政策,促进国有与非国有文化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通过合理流动优化文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际文化人才为我所用。

第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开放环境。在体制方面,要改革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在市场环境方面,要充分运用价格、信息等手段促进文化市场需求的发育;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类文化企业公平竞争。在金融环境方面,要实实在在落实有关政策,让金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对外开放方面,在积极引进国外文化资本、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引进人才、先进管理经验;要积极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通过参与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