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做好“农字”文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综合管理部 作者:王溪薇 时间:2015-11-27

一、我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以前,农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平均接近14%,同时农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也十分明显;1991年起,农业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八五”时期为9.38%;“九五”时期为7.80%;“十五”时期为5.35%;“十一五”时期为4.81%;“十二五”时期(截至2013年)降至4.56%。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小,贡献水平低。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过程中,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及其经济中的占比逐步提升的一般规律,但也不可忽略农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农业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79-2013

1、农业增长缓慢,稳增长作用不强。由上图可以看出1991年以来,我国农业增长虽平稳,但增速(可比价格)却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农业从未出现过类似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三产发展不协调,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2、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调,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这里所指的供给结构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农林牧副渔之间的产品比例,而是指总体上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迎合程度和满足程度。从数据上看,2004年起,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开始超过出口额,且贸易逆差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图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认可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质量安全不够。从国内来看,当前民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农产品、食品的质量要求也与十年、二十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以互联网舆情领域为例,“近年来,涉及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舆情已经成为领跑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数量居高不下”1,国内农产品逐渐遭遇“信任危机”;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上远高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也频繁碰上“绿色壁垒”。二是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初加工水平不够。我国在农产品初加工、包装等方面的技术长期落后,不但造成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出现高损耗,也严重制约了很多优质农产品可到达的市场范围。据统计,“我国果蔬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达到近三成,而发达国家仅有5%的损耗率。”2在如今“买全国,卖全国”甚至是“买全国,卖世界”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下,我国很多的地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只有在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和包装后,才可能更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国际上的远距离市场。

2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3、农业相关产业不强。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一产”农业自身的增加值。“一产”农业“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值得关注。而过去一个时期,与农业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不足,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我国在基建、房地产领域的需求快速扩张使得一些重工业如:钢铁、有色、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大大超过农业及相关的行业,致使重化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有相当比重而涉农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未被发现和正确估值。2005年时我国涉农产业GDP与农业GDP的比值3仅为2.59,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其中:英国为12.008,美国为9.96,俄罗斯为3.48,巴西为3.31)。而近年来,涉农行业的获利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以工业为例,与2005年相比,2013年时主要涉农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提升明显,而相比之下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十分显著,收益率皆在涉农行业之下。一定程度上表明,涉农行业已经迎来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的机遇期。

1 涉农行业营利能力情况

 

2013

2005

利润率变化(%

 

利润率(%

制造业排名

利润率(%

制造业排名

 

主要涉农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45.15

1

30.28

1

14.8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2.67

2

8.31

3

4.36

食品制造业

9.41

5

6.02

8

3.39

农副食品加工业

5.56

27

4.06

24

1.50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7.33

11

5.00

18

2.3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7.09

14

4.40

23

2.69

家具制造业

6.74

17

4.72

20

2.02

纺织业

5.97

21

4.54

26

1.43

行业利润率下降显著的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75

25

6.57

6

-0.8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21

32

5.80

10

-1. 5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9

33

5.25

12

-2.96

工业

6.60

34

6.42

32

0.1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2006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也急待是我国农业振兴和高增速发展的机遇期,补上农业短板,既有利于我国新常态下的稳增长也有利于我国工业化的顺利实现。我们发现,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体目前普遍存在重工轻农的倾向,而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工业围城、招商困难又往往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和困惑,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之地级市、省会城市来说是滞后的,不具备吸引高技术、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比较优势,而重复大上传统重化工业项目的老路对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也并无更多益处,只有农业才是基层经济的根本和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央政府要更多地引导这些地区围绕农业加大投入和进行招商引资,走出“接二连三”的发展新路径,也为我国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下提出三点主要建议:

1、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充分发掘农业价值链。互联网普及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将从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很多领域倒逼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刚刚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工程,而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绝不仅仅限于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而是一盘更需要整体、系统谋划的棋局,因此,建议加快制定“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或战略规划,以互联网引发的商业模式变革推动农业产业链的重构和创新,充分发掘农业领域的价值空间,一是加强食品、农产品安全,创造“品质价值”。建立产地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搭建农产品主产区与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市场相对接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和双向互通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型农产品与食品电商企业完善质量控制机制;逐步推开食品、农产品安全的网络舆情监测,充分利用网络舆情信息做好食品、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二是引导和吸引互联网电商资本加强农业投资,以互联网创新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细分与行业专业化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加工包装、检验检疫、原产地产品标准认定、产品供求信息中介等农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服务价值”。

2、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农村的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比城市地区低约40个百分点。国家已经出台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但在互联网普及工作中,除了硬件建设外,价廉物美的服务供给和消费的意愿、市场容量无疑是农村互联网服务的实现有效供需的关键问题,也是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得以显现的重要保证。如果说,宽带互联网建设是修筑高速,那也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车流进入这条高速公路。为刺激农村互联网需求,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互联网接入市场和农村互联网需求的培育将是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要督促地方尽快出台《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尤其要保证农村地区宽带使用价格足够优惠,推动有民资参与的竞争性市场的形成。考虑到农村互联网建设现阶段投入大、收益小的问题,运营商的经营积极性可能不高,为此政府可以在一些地区尝试PPP运营模式;其次,为更快在农村地区形成有效的互联网服务市场需求,政府应注重引导和帮助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互联网使用习惯。为更有效地发挥对农业的积极作用,可以在农产品主产区率先进行试点工作,以农业合作社为单位集中进行电脑等设备的投资、操作培训、农业信息库和网站库建设等工作。

3、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相关主体较多。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生产经营方式改革的根本原则。为此,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进度,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困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土地工作极为复杂和琐碎,各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都存在差异,农地、林地两类土地开展确权和流转中的具体工作也不尽相同。此外,政策的落实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村组织公信力的影响。生搬硬套和强硬推动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相反还会带来村民争端、村组织公信力进一步下降及引发上访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建议改革仍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在土地流转及确权中注重引导和利益激励;另一方面要同时强化村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在江西黎川的万亩香榧基地建设中,村组织与基地经营企业进行了谈判,确立了长期按每亩地一棵香榧树的收益对村民进行利益分成,村民还可以自愿选择成为基地生产工人。基地将每年向每户村民分配的利益进行了公示。结果,愿意将土地交给基地经营的村民逐年增加,为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优化及农业现代化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鼓励有成就的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这些企业家不仅具有故土情结,并且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能赢得村民的信任,有利于缓解改革中的一些争端及矛盾。再次,加快建立信息对称的农地流转市场,利用互联网搭建流转信息平台,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保证农地流转工作的规范、高效。

 [引文文献]

1 郭林宇,戚亚梅,李艳,廉亚丽,李祥洲.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体制机制研究[J].食品科学,20133:312.

2 没有标准化和品牌,谈何生鲜电商模式.http://www.21cbr.com/html/topics/201407/27-19675.html2014-07-28.

3 严斌剑,范金,周应恒,Geoffrey Hewings.涉农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6:42.

 

[参考文献]

[1] 刘世锦等.陷进还是高墙[M].中信出版社,201111.

[2] 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2] 朱殊洋.两大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的探讨——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的考察[J].20091,vol.8,No.2:443-464.

[3] 普拉布·平加利.农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视角的观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7.

[4] 邓家琼.世界农业集中:态势、动因与机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9:17-25.

[5] 盛来运,付凌晖.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1月:4-12,37.

[6] 王力.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