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一直以韬光养晦为主,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种“搭便车”的策略,为我国发展经济和提升综合国力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过去30年成为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逐步实施,美国孤立中国的努力不断加码,导致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之第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几尽消失,对外经济政策需要新的调整。这其中,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显得非常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虽然这只是一项增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战略构想,并不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仍引起了美国方面的重视。在美方看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会对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造成冲击,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更何况在历史上,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而且也是中国作为地区性强国向外展示实力、维护地区秩序的“重要通道”。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指引下,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亚太地区主导权,必然会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努力采取各种干扰措施。
一、“重返亚太”:美国在行动
自从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以来,已先后有两个对华友好国家发生了政治变革,对我国核心利益造成了严重冲击。缅甸“民主改革”发生以后,新政府迅速调整了外交战略,单方面放弃和终止了多项中缅合作项目,“近美远华”特征显著。更为严重的是,美缅关系的迅速升温使得中缅油气管线完全丧失了战略价值,成为一条“鸡肋”线路。近期愈演愈烈的曼谷街头政治事件则凸显了美国对中泰合作大踏步前进的不满。美国担心一旦“大米换高铁”的合作模式在亚太地区推广,中国不仅能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能源、资源,还将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从而对美国的地区主导权构成挑战。
可以预见,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指导下,美国必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地介入亚太事务,我国任何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行为均将被美国视为威胁。因此,美国因素将成为影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因素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的国家由于担心受到美国的“严厉惩罚”或希望得到“特别优待”而纷纷改变立场,进而导致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努力受到很大阻碍。环顾周边,除了需要依靠我国与印度抗衡的巴基斯坦,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这些国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中美综合国力尚存在较大差距。综合国力一直是左右国际关系格局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35年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与美国的相对实力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总体来看,两国绝对实力的差距依然很大,而且这一局面在未来20年内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即便能够给相关国家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各国(巴基斯坦除外)都不太可能在外交政策实践中对中方的提议做出积极回应。
2.经济利益难以换来政治让步。长期以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近年来,为了缓解美国对我崛起的担忧,把握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坚持互惠互利,努力使各国共享发展成果。然而,千百年来的国际关系史已经证明,经济利益难以换来政治让步。即便两国经贸联系非常紧密,也不太可能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政治问题上做出让步,例如当前的中日关系、韩日关系、巴以关系等。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意图已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邻国不会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3.我国对外政治支持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幅降低了对周边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政治支持力度。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也使各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那些长期奉行对华友好的国家,一旦国内发生骚乱甚至对政权造成威胁时(如发生大规模群众集会甚至军事政变),中方也不太可能向其提供政治支持。这在客观上对周边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起到了抑制作用。
三、几点思考
在过去那种“搭便车”战略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更为有利条件,以便争取到更长的发展机遇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避免过度刺激美国。目前,美国还只是将中国视为主要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策略也以包围和孤立为主,中美关系尚未恶化到需要摊牌的程度。因此,我们在争取发展机遇期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度刺激美国。虽然美国对中方参与TPP谈判的邀请缺乏诚意,而且即便中方积极参与,谈判的结果可能也未必如愿,但通过参与相关谈判,可以对美国在经济上包围、孤立中国的意图起到牵制作用,并为“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重新界定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内涵,应与时俱进。《联合国宪章》所明令禁止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是在未经联合国授权下的干涉行为,并不包括在联合国框架内开展的斡旋、调停和维和行动。相反,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国家还往往被国际社会视为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负责任大国。例如,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的国际谈判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对于那些愿意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我国还可以利用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在征得相关国家同意以及遵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主动在联合国框架内发起国际干预和调停,增强对相关国家的政治支持力度。
3.进一步明确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分类,要区别对待。要根据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分类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战略,对于那些长期坚持对华友好并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要全面提升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层次和合作水平,并在不违反相关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向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