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刘玉红 时间:2014-12-15

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类指标数据特点

景气指数的构建,最基本的元素是指标,但是构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景气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区间选择的问题。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体制转换、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等多种挑战,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先行滞后关系变化复杂,给我们构建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带来了诸多困难。

根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的指标应该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景气指标体系中,从数据的可获得性看,我国房地产类指标的起始时间为2000年,但根据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看,在2000年初期,房地产行业发展并不规范,相关指标统计不完善,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2000年开始的数据区间内,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为-0.02,这明显体现出房地产数据统计的缺失,根据景气构造的原则,一方面保证数据的长度,另一方面要保持数据的稳定性,本文将数据的起始区间设定为20021月。

1.固定资产投资目前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致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的波动会引起总需求的波动,从而在短期内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因此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基准指标是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历史数据的统计结果看,在2008年之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先行期在4个月,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到大幅冲击,中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刺激计划,中央新增1.18亿元投资,进而带动包含社会投资在内的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我国固定资产指标中的政策性增强,体现在指标的相关性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先行期从4个月缩短为2个月,按照景气指数的构建原则,先行2期即为一致指标。尽管距离2008年已经过去近5年,但由于政策的持续性,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性因素仍未完全消除,先行性仍不明显,因此我们仍然将其列为宏观经济的一致指标。

2.出口需求对投资的拉动效应消失

宏观经济的三大需求中,消费在1993年之前,一直是我国的一致指标,这是由于当时我国居民收入不高,消费基本属于即期行为,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这种指标属性在本次筛选中也得以体现,根据计算结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指标,滞后期为12个月,K-L信息量为7.64,相关系数为0.33,相关系数较低,因此本次筛选并未将其列入指标组。随着我国出口政策的调整,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国出口指标的先行性已经不复存在,从本报告的筛选结果看,出口指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一致指标,并且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指标,滞后期为5个月,相关系数为0.45,相关性已经变得较弱。

3.金融类增量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程度较高

从实际情况讲,我国仍然属于投资导向型经济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本身还是包含了较多的政策性因素,但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的步伐加快,其他政策类指标也更多的包含了市场因素,仍然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带动作用。计算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应量存量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指数,K-L信息量等结果都不如相应的增量指标好;而贷款类指标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则是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资金来源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可分为自有资金、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计算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指数较低,相关性较弱;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指数为0.92K-L信息量为7.51,先行期为2个月,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致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指数为0.54K-L信息量为121.38,先行期为9个月,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

二、我国目前处于2002年以来第5个长周期循环中的下行周期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景气指标组,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