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格局正向有利于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方向变化,“十三五”时期这一变化将继续延续,我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经济地位。
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近两百年来我国首次提出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从长期来看,是进一步扩大国际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从近期来看,对推动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这一战略对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善沿线基础设施、促进了互联互通,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是传统的重商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希望“一带一路”再现当年的商业辉煌。三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加强产业合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继续巩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回落,西方国家为了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需要扩大外部需求,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会将会逐步减弱,为我国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首先,通过技术和人才引进促进产业升级,当前我国应当加强装备制造业、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高新技术以及传统制造业高端产品和技术的引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我国的整体生产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人力资源,吸收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我国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教育培训工作,加快我国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其次,可以积极参股或收购国外企业,缩小技术差距。有的国家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科技发达,产业创新能力很强,我们应抓住未来十年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方式吸收这些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三是进一步加强同发达国家的竞争合作关系。发达再工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这对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确会产业一定消极影响,但也有会促进我国有关产业发展,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培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3、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未来十年我国需要充分发挥我国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往多极化发展。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在减轻对方瓶颈因素的同时化解当前国内过剩产能压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新兴或发展中国家欢迎我国在此领域的投资。二是通过经济特区合作在促进对方改革的同时提升我国走出去水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改革阻力较大,全面改革面临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纷纷效法中国经济特区的做法,在局部地区率先改革,从而有效吸引外资,一些特区甚至设立了中国专区。我国应积极参与特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输出中国经验,提升我国软实力。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输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借鉴和学习对方经验。例如,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失业率却创历史新低,这说明增加就业不一定依赖于经济高速增长,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落趋势,我国应借鉴其经验,探索经济增速下降情况下的就业增长模式。
4、实施贸易平衡战略,更加注重发挥进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也强调贸易平衡,但在实践中基本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的战略。当前,我国已是第一贸易大国,未来十年,我国需要切实实施贸易平衡战略,更加注重发挥进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传新”的良性循环,通过进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未来十年,我国消费率将不断提高,“中国消费”将成为全球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与时俱进,我国扩大消费性服务开放,重点降低高品质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进口关税,为贸易伙伴提供进口市场,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
5、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加强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
根据邓宁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和现实情况,未来十年我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一是加快能源资源类产业的海外投资布局,强化供应基地多元化,保障进口来源。二是鼓励部分资源消耗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鼓励国内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合作,以此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我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经验,且规模普遍较小,因而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整合现有的资源,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宏观指导,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6、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国际金融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核心,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十年,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以国际贸易结算为主逐渐转向以海外投资为主,统一离岸、境内人民币交易市场的监管,适度保留对资本管制的空间,做好相应预案,避免突发性大规模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另外,需要通过金融合作在稳定对方市场的同时扩大我国影响力。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动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汇率的剧烈动荡对我国企业也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鉴于此,我国可与新兴经济体扩大货币合作范围,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通道,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同时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同时,在一些国家出现剧烈金融动荡时,我国可以考虑扩大与这些国家的货币互换规模,从而稳定其金融市场,降低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7、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中一直以被动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既有规则为主。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开始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一方面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世界经济和谐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全球治理规则的“垄断”,使这一套规则朝着更为合理和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在与美欧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利益博弈中提出有利于中国并惠及他国的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制度设计,这既是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8、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品牌影响力,集中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需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也可以积极引导外资企业从出口导向转向国内市场,从利用我国的成本优势转向为人才优势,从被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向主动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市场建设,从制造基地转向国际性研发设计营销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