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要大国货币政策出现转向,国际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分化态势。2014年伊始,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新兴国家出现了资本大规模外流、货币大幅贬值的现象。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对大型能源企业海外市场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建议密切关注新兴国家汇率走势,适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部分新兴国家货币贬值的基本情况
去年底以来,美联储正式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目前已连续三次削减购债规模,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正从“危机模式”切换到“常规模式”。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资本外流、本币贬值、通胀上升、金融市场动荡等挑战。2014年以来,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在2013年贬值24.6%的基础上,短短三个多月再贬18.5%,创下2002年货币崩溃以来最大跌幅,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南非格兰特贬值近10%。部分国家为稳定汇率,政府不惜动用外汇储备,抛售美元购买本币,然而在蒙受损失的同时仍然难以维持币值稳定。
与大型能源企业海外业务联系较为紧密的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国货币也呈现大幅贬值态势。近年来,委内瑞拉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财政赤字高企、通货膨胀严重、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2013年2月,委内瑞拉官方汇率从1美元兑换4.3玻利瓦尔调整至6.3玻利瓦尔,货币贬值将近32%。2014年1月23日,委政府再次对旅居海外的国民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1.36玻利瓦尔,一次性贬值45%;3月底,为了遏制黑市外汇交易,委内瑞拉启动了一个新外汇交易市场(SICADII),近期定价为1美元兑55玻利瓦尔,相当于官方汇率6.3的8倍多;另一个专门为企业购汇的SICADI外汇市场中,近期汇率为1美元兑换10.8玻利瓦尔。此外,哈萨克斯坦货币也出现大幅贬值。哈国家银行宣布,从2014年2月11日起,美元对坚戈的兑换基准价从1比155.5调整为1比185,贬值幅度达到16%,并规定汇率在基准价上下仅可以波动3坚戈。
二、部分新兴国家汇率走势判断
未来一段时间,在大国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增长受阻、国际资本流出、调控政策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将呈现出贬值态势。
(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起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成为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例会决定将月度购债规模由850亿美元降至550亿美元,按照计划将在今年秋季末削减全部购债规模,然后考虑停止到期资产用于再投资,并在此后的六个月内考虑加息问题。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趋于好转、有序削减财政赤字、特别是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美元将逐步进入升值周期,将会吸引国际流动资本回流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因此,资本流出将成为2014年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即使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也可能出现国际收支压力,这将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呈走贬态势。
(二)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加大本币贬值压力。2014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来自多方面因素。一是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较为稳固,但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提振作用有限,而中国作为前期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国家之一,当前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已下台阶,2014年经济呈现稳中趋缓态势,对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减少。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高位震荡回落态势,巴西、俄罗斯、中东等资源型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收入将受到影响,经济增长动力比较疲弱,并影响其财政盈余和贸易盈余。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国汇率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将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贬值。与此同时,部分新兴经济体为了扩大出口,也将容忍本国货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
(三)内部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制约新兴经济体宏观调控空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新兴经济体普遍采取的超常规刺激政策虽然短期内遏制了经济的急剧下滑,但是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结构失衡、通胀压力加大、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等一系列后遗症;而且原有的凭借低价美元大幅举债从而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主要新兴经济体普遍热衷于刺激增长,而错失了结构调整的较好时机,未来政策操作空间减小。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自主增长动能疲弱,需要相对宽松的调控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前期过度刺激导致通胀压力加大和财政金融风险上升,不得不采取加息等去杠杆政策。因此,在国际资本出逃的过程中,部分新兴经济体难以拿出有效措施抑制本币贬值趋势。
三、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大型能源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大型能源企业业务拓展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将对大型能源企业海外业务造成显著影响。
(一)造成海外投资与相关配套设备出口损失。当前大型能源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和运营、炼油与化工等领域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其中既有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劳务、设备配套出口,还有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以美元结算的部分境外投资业务,受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的影响不大。而境外工程承包等业务涉及币种多、结构复杂,受汇率波动影响最大,大型能源企业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主要在新兴市场国家,当地配套设备、物资等较为有限,大部分需要从中国进口,而且部分进口合同是以当地货币签订。这些新兴国家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导致工程项目相关设备进口成本上升,造成严重汇兑损失,同时导致企业折换成人民币的收益明显缩水。另外,伴随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债务率上升,不排除因汇率贬值导致部分合作企业资不抵债,无力履行合同的情况发生。
(二)企业国际融资领域受到一定冲击。由于近年来国内利率水平偏高,工业品出厂价格为负,实际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我国大部分大型能源企业加大了在海外市场融资的规模。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一方面造成以当地贷款为主的信贷合同在进行实际贸易与投资过程中,资金实际购买力下降,投入资本缩水;另一方面,造成大型能源企业部分境外业务以当地货币结算和标价的资产价格下跌,在编制以人民币计价的境内资产负债表时,产生了较大的财务核算汇兑损失。
(三)对于贸易进出口业务影响不显著。我国大型能源企业一般承担着保证国内油气供应等重要任务,每年石油进出口规模庞大。2013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出口原油162万吨。其中大部分由三大石油公司完成。由于人民币近年来一直处于升值通道,新兴经济体货币比较疲软,无论是以人民币还是以新兴经济体货币签订的石油进口合同,对于我国石油进口业务而言,都具有一定优势。因为我国人民币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石油出口国货币呈现升值,意味着我国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货币在这些国家换取更多的商品;但是,对于石油出口而言则出现相反情况,人民币汇率相对于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断大幅攀升,价格优势与竞争力减弱,影响海外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当前大型能源企业石油进口量显著高于出口量,因此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对大型能源企业石油进出口业务负面影响并不显著。
四、政策建议
基于当前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现状及趋势,以及对大型能源企业的影响分析,建议高度重视汇率风险,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采取金融市场对冲等手段降低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一)因地制宜完善合同结算货币体系。在开展海外业务过程中,建议具体业务实施部门与企业财务部门、国际市场研究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实施之初,测算项目支出、收入币种结构,分析项目涉及币种的走势,识别可能遇到的汇率风险,力争项目支出和流动资金贷款采取币值可能走弱的货币结算,收入争取采取币值趋于上升的货币结算。在难以判断对外贸易、投资国货币走势的情况下,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利用收入币种、支出币种和贷款币种一致的原则制订资金方案,规避汇率风险。
(二)扩大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尽管2014年以来,人民币由单边升值走势转为有升有贬双边波动,但是总体上人民币仍然将以小幅升值走势为主。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进行海外投资与工程建设,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保持以人民币计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账面收益稳定。因此,企业应抓住国家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有利时机,争取扩大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通道,减少汇率风险损失。
(三)对外合作合同中签订保价条款。可以适当考虑合同中增加汇率保护和通货膨胀保护条款,如约定工程款的价值量确认与汇率和物价指数相挂钩,约定汇率、物价指数的变化区间,争取超区间波动引起的损失由业主承担,招投标报价中考虑包含汇率风险溢价。在汇率波动较大的国家,加强对业主资信和经营状况调查,争取“快收、快结”,加大收款力度,缩短收款周期。以当地货币支付的款项,争取尽快结汇,减少损失。
(四)重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对冲。合理利用国际市场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建议企业在进行国际融资的过程中,选择风险较低的金融衍生产品,如NDF、汇率掉期、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实施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