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欧债危机系统性风险已基本解除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王江昊 时间:2015-01-23

2013年下半年以来,欧债危机逐渐出现缓解迹象: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渐趋巩固,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显著下降,政府融资成本持续回落,爱尔兰、希腊、葡萄牙等重债国成功发行中长期国债,重返债券市场。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欧债危机系统性风险已基本解除,不再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债务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随着欧元区财政紧缩和经济社会改革的持续进行,以及欧洲央行不断进行市场干预,一再制造宽松预期并向重债国提供救助,相关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在过去的数年内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企稳复苏势头已经确立

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企稳复苏势头已经确立。GDP已连续实现3个季度的环比增长;经济敏感指数连续11个月回升;商业景气指数在过去的一年内显著上涨并重新回到长期平均水平之上;工业产出指数的波动幅度明显收窄;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不仅在过去一年中有10个月实现环比上涨,20144月还一举创下了最近4年以来的新高;就业形势趋于稳定,整体失业率已连续5个月不再上涨,青年人失业率更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欧元区经济形势的转暖为各国继续推行紧缩措施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极大增强了市场对于购买重债国国债的信心。

2、重债国的财政状况明显改善

为满足“三驾马车”的救助条件,顺利渡过主权债务危机难关,自2011年以来,欧元区重债国被迫进行了多轮财政紧缩,并同时开启了一系列艰难的经济社会改革,部分国家还发生了非正常政权更迭。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各国的财政状况逐渐开始好转,2013年第4季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较危机最严重时分别下降了20.928.111.46.27.4个百分点,降幅高达79.2%92.4%54.0%84.9%74.0%。在此期间,虽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在上升,但快速飙升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上述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上升速度分别比2012年回落了111.3%29.3%66.4%29.4%86.9%。财政状况的显著改善表明,相关国家的紧缩和经济社会改革正在取得成效,债务违约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3、政府融资成本持续回落

20129月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以来,重债国的国债收益率便开始稳步下降。此后,由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可能采取新的宽松措施,上述国家的国债收益率自201310月以来开启了新一轮下跌行情。截止20143月,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至3.1%6.9%3.3%3.4%4.4%,分别较20128月下降了48.471.749.741.655.2个百分点。除希腊以外,其他重债国的融资成本已接近危机前的水平,债务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表明市场对于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已经得到极大缓解,欧债风险已基本解除。

二、市场信心才是衡量主权债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被曝出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但截止目前,市场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上述国家并未出现主权债务违约,新国债的发售也未受到显著影响。结合前文所述欧债危机的化解过程,我们认为,财政赤字比例、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等指标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财政健康状况,但市场信心才是衡量主权债务风险的关键因素。而市场信心的高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是评级机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所做出的综合评判,涉及经济增速、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等多方面因素,被投资者视为衡量一国国债风险的主要指标。200910月,在希腊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可能高达10%之后,欧债风险开始暴露,惠誉、标普、穆迪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频繁下调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重债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严重削弱,导致上述国家借贷成本上升,新国债发行受阻,财政陷入困境。而在“三驾马车”出台一系列救助措施尤其是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之后,评级机构又迅速上调了相关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引领资金迅速回流,有效化解了欧债危机。因此,我们认为,主权信用评级的高低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债收益率的波动

国债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因此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和幅度反映了市场对于该国国债的信任程度。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欧元区成员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都介于3-4%之间,而且波动幅度非常有限。但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各成员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分化:重债国国债收益率开始飙升,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9.24%;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国债收益率则持续走低,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时降至1.2%201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欧元区重债国的国债收益率又出现了显著下降。

3、长期国债竞购比例

相比短期国债,由于长期国债的违约风险较高,因此其竞购比例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于该国国债的信任程度。欧债危机爆发后,希腊等国长期国债的竞购比例出现了严重下滑,相关国家甚至因竞购比例过低而不得不取消长期国债的发售。新国债发行受阻导致重债国资金链断裂,在客观上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2014年年初以来,爱尔兰、葡萄牙、希腊均成功发行了5年或10年中长期国债,并且竞购比例都超过了400%,反映出市场对于欧洲重债国主权债务的信心已经基本恢复。

三、几点启示和思考

欧债危机从爆发到基本解决的过程表明,提振市场信心是防范和化解主权信用风险的首要任务。虽然我国国债风险总体上可控,但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偿付性问题,很容易对国债信用构成冲击,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

1、合理化解地方债风险

要全面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建立“只减不增”的债务管理模式。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融资融券、债券展期等措施向地方政府提供流动性,确保不发生债务违约风险;另一方面要严肃财政纪律,限制投资规模和领域,严格执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帮助地方政府改正“大手大脚”的习惯。

2、扶持并规范本土信用评级机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关于惠誉、标普、穆迪的抨击不绝于耳,各国都渴望建立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期间,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规模小、公信力低、评级过程不规范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政策,扶持并规范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引导和维护市场对于我国国债的信心。

3、合理控制外债规模

日本经验表明,相对较小的外债规模有助于防控主权信用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通过大规模举借外债来获得融资的必要性已经有所降低,未来可以逐步消化已有外债,并尽量减少新外债的发售,提高国债的“本土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