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中韩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路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张晓兰 时间:2017-04-01

一、中韩经贸合作日益加深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特别是2008年,中韩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上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政治友好关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双方经济合作也迈上一个新台阶。随着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签署,未来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已成为两国政府和人民强烈的共同愿望。

(一)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当前,中韩合作已从单纯的经贸合作,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1991年,中韩贸易额仅为44亿美元,自1992年建交后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额以年平均21.7%的速度增长,这超出同一时期韩国整体交易增加9.2%的两倍以上,尤其是出口率在同一时期年平均增长26.7%,超出韩国同一期整个出口增长8.6%3倍以上。201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约60倍。在贸易收支方面,韩国从1993年起到2014年对中国贸易收支的顺差累计达到53亿美元,顺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另外,中国在韩国的整个交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2015年中韩贸易额或将达到3000亿美元。目前,两国贸易发展迅速,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成为了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

(二)双向投资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韩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强,既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双方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逆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是中国第六大投资来源国。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尤其是中韩自贸区建立以来,两国企业进入携手并进时代。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投资目的国。而韩国作为中国近邻,以其特有的汽车、电子、造船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目光,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餐饮、金融、航运等服务性行业。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领域也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电子、机电、信息技术、工程等技术型产业入驻中国市场,为中国在制造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提供诸多借鉴和引导,同时也促使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新的高度。

(三)产业结构互补性强

在产业结构上,中韩两国出口商品的种类竞争较少,贸易互补性强。根据要素禀赋原理,生产要素互补是贸易发生的物质基础,中韩两国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形成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在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1992年中韩建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阶段,也是韩国制造业结构调整、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时期,韩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重点放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中国也顺势承接了韩国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形成了中国从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中间产品,并向欧美为主的世界各市场出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格局。显然,该产业结构促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倾向于轻工业品,而韩国更倾向于重工业品,由此形成了中韩两国之间垂直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

二、加快中韩经贸合作的思路

(一)提升中韩经济合作层次的突破口

1、将中国“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战略对接

20151031,中韩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欧亚倡议方面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其他一系列文件。双方将共同推进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投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员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两国共同发展目标,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人文交流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经济增长的优势,使两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欧亚倡议”同高度契合,两大倡议实现对接,将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联通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助推中韩两国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将激活欧亚大陆的经济增长潜力,并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为了实现两大倡议对接,两国将打造新的合作亮点,构建新的合作平台。韩国制定实施创新经济行动计划,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国在重视创新的理念上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韩国“创造型经济”、“中国制造2025”同韩国“制造业革新3.0”、中韩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同时实现成功对接。在现有高水平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应加强创新、智能制造、高端技术研发等合作,助推两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双方还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两国企业强强联合,探索在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第三国开展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关国家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促进地区互联互通,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更高层次合作

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经贸往来,对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我国应积极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要引导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鼓励韩资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促使韩国对华投资呈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二是要引导韩资企业积极转变其从韩国本土进口原材料到在中国就近使用原材料,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提升中国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同时,中国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我国企业对韩国投资力度,政府部门及商会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企业拓展对韩国的投资。

(二)重点合作领域

1、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首先,高铁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在高铁领域,中国起步晚于韩国,但已经发展成为高铁强国,拥有世界最长高铁线路,运行速度也最高,建设成本低,拥有在复杂条件下建设高铁的经验,可在世界任何地区建设高铁,再加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海外高铁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为韩国高铁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三方合作提供了机遇。韩国有高铁的自行设计、组装和生产的能力,创造了韩国型高铁体系和铁路技术,在车辆、隧道、高铁建设监理以及高铁运营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中韩可通过产能合作,达到双赢或共赢的目的。

其次,对接综合交通物流体系。“一带一路”将利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以及航空、互联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多维、多向的道路、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网络。韩国因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对峙,陆路交通的开发难度大,因此,急需开发包括海上运输在内的综合运输网络。中韩海底隧道作为联通中国与韩国的基础设施,与日韩海底隧道一样,过去韩国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曾经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2、提升金融、产业合作水平

中韩两国在“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的实施与对接过程中,相互投资、合作投资潜力巨大,有必要共同挖掘投资项目、引进投资及解除企业投资障碍。“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的建设与对接所需资金巨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金融需求迫切而长久。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AIIB)四个平台的筹备工作正在加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运营,将打开亚洲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20153月,韩国已经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将促进中韩以及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增加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扩大韩国金融外交领域。中朝铁路、公路、电力等合作,既是双边合作,又具有多边合作的性质。因此,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向导性项目之一。虽然朝鲜不是AIIB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但朝鲜可获得铁路建设相关的资金和投资。韩国与朝鲜铁路、道路连接项目也苦于缺乏资金,可通过AIIB的投资加以解决。另外,中韩在“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实施与战略对接过程中,积极实现产业布局的有机对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市场化整合,从而提升区域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快轨道技术标准对接

各国铁路体系的差异是国际物流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克服轨道差距尤为重要。中国用的是标准轨,而中亚等国使用宽轨,泛亚铁路TAR经历9种轨道。中亚铁路与中国或欧洲铁路,TKRTSR之间存在轨道差异。轨间距离差异可通过轨间可变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技术的标准化来加以实现。轨间可变技术可以免去换装、换乘或换火车轱辘带来的停滞、不便,降低相关成本。此外,相关国际机构的设立、在相关国家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非常必要。韩国的SRX是囊括中国、中亚、欧洲等欧亚整体的综合运输网络,它的核心手段是铁路交通,通过中国铁路,经由俄罗斯、中亚等诸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