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将于2015年到期,关于2015年后世界发展目标正在筹划制定中。预计今年9月,世界各国元首将在纽约签署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这一目标也被称为“新千年发展目标2.0”。
一、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0年,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189个国家正式签署《千年宣言》,并庄重做出承诺,就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饥饿、文盲、性别歧视,减少疾病传播,阻止环境恶化,商定了一套到2015年达成的目标和指标。MDGs主要涉及八个方面,即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
在千年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全球在发展经济、改善人居、消除饥饿与贫困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已比预定的2015年提前完成。发展中地区90%的儿童正在享受初等教育,男女童入学率的差距已减小。在与疟疾和肺结核作斗争方面也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各个健康指标都有所提高。在过去二十年间,儿童5岁前死亡的可能性减少了近一半,这意味着每天有约17000名儿童得救。无法获得改善水源的人口减半的目标也已实现。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球所取得的这些积极进展是以资源消耗的持续加大为代价,并正在对地球基本生命支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森林消亡、能源枯竭、海洋污染等问题持续加重。另外,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依然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许多人没有体面的就业机会。按照以往的模式发展,到2050年全球90亿人口中60亿人将过上奢侈的生活而另外30亿人处于贫困状态;由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至2050年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阈限将被突破,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很可能会崩溃。
考虑到千年发展目标将于2015年完成历史使命,2015年后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加紧制定之中,从而为未来几十年发布一个全新的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诞生于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SDGs旨在制定一套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而又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同时尊重国家政策和优先目标以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的政府、国际组织和更广泛的公民社会都在积极地参与该议程的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将根本性地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坚持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目标无论是广度、深度、难度、力度都远远超越了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描绘了一幅雄心勃勃的蓝图。
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环境保护
SDGs更加强调统筹考虑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以往未能足够重视环境支柱的弊端,解决人类和地球面对的持续性问题和新兴挑战。
回顾世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一共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第四次飞跃是2012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大会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化学品和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和臭氧破坏等。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1)大气污染方面。全球有接近30亿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依赖固态燃料、传统生物燃料、煤、明火和传统炉灶做饭和供热,这就使得他们受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最大。固态燃料的低效使用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将引起疾病,每年约有430万人因此而过早死亡。此外,每年约有370万人因为由交通、发电和工业等因素引起的室外空气污染而丧生。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环境健康风险。(2)化学品和废弃物污染方面。化学品的不安全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完善带来的影响多发生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一般因为其职业、居住状况和缺乏对接触化学品和废弃物所造成后果的相关知识而要面对这些风险。几乎所有因接触杀虫剂导致的死亡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废弃物。电子垃圾含有非常危险的物质,如汞和铅等重金属,它们能够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生长、生育和神经发育。(3)水污染方面。全世界超过一般的病床是被罹患与水有关疾病的病人所占据。每年约有17亿人次感染腹泻病,76万人死亡,而90%的腹泻性疾病都和环境污染以及缺乏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有关。此外,由于过度开发地下水层,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盐碱化成为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盐碱化能够引起高血压和子痫等疾病,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死胎、新生儿死亡和一系列长期的神经障碍。(4)气候变化和臭氧破坏方面。气候变化不仅是对全球环境的严峻挑战,也是对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气候变化将会影响细微颗粒物和臭氧在空气中的浓度,这将有可能导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二十一世纪内,气候变化将会加剧由细微颗粒物导致的过早死亡,受影响人或将达到近十万人。同时,臭氧的破坏导致人类暴露于更多的紫外线辐射之下,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系统抑制等疾病的风险。过多的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还将破坏陆生植物、单细胞生物和水生生态系统。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难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参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能将面临以下难题:
一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土化问题。全球层面达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球普适性的,需要各国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和实际需求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土化,建立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战略,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是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资金的投入,而现有资金机制明显不足,需要拓宽资金来源,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发展中国家往往统计体系不完善,造成数据缺乏或质量不高。
四是在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定期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完善问责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意是协调和指导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实施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定期的监测评估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增强各层次上的科学决策。
四、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SDGs目标对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应在坚持里约原则和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强化参与SDGs议程的能力建设,争取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有利的议程设定。
从机遇来看,清晰、明确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我国制定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国际合作尤其是绿色技术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这将为我国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文明提供更多的机会。
从挑战来看,我国将承受更多的国际压力,转型空间可能会被迫压缩。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位的经济总量、每年近7%的经济增速、居于世界首位的能源消耗总量,使SDGs实现进程中的中国角色备受关注,承受的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双重压力”趋于加大。此外,我国将于2030-2030年间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如果实现SDGs的时间节点定在2030年,我国就需要实施一系列强化转型战略,转型空间受到压缩,转型成本可能会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