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安倍经济学前两支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后,日本政府6月24日正式公布了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新成长战略”的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具体包括:《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基本方针》、《日本再兴战略》以及《规制改革实施计划》。“新成长战略”在原经济成长战略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促进产业振兴、增强人才培养、设立战略特区、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国际市场等举措,旨在振兴日本企业,带领日本经济走出20年的萎靡不振。
一、落实“新成长战略”的政策措施
目前,安倍内阁围绕“新成长战略”正在推动以下几项重要的改革议题:
1、加快结构改革,促进产业振兴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通过企业税制结构改革,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了遏制消费税上调对经济的冲击,日本政府计划从2015财年之后的几年内,将日本现有的企业税率从高于35%逐步降至30%以下,并将在年内制定具体的减税路线图,旨在促进企业投资,全面提振经济。同时,为了应对税率下调对国家税收的影响,日本政府将采取措施,确保减税后财政资源的充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治理方面,将制定“企业治理准则”,明确上市公司治理的各项原则,规定上市银行至少设置1名以上独立董事,并规定金融机构扶持企业经营的责任,进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振兴。
2、完善就业制度,增强人才培养
在就业领域,日本政府把未来5年视为集中改革期,以期实现世界领先水平的就业环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改革工作方式,修订弹性工作制。为防止长时间持续加班等过度劳累现象,日本政府将摒弃劳动时间与绩效评估挂钩机制,计划从2016年开始,针对年收入1000万日元以上的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他高收入专业人才,建立新型劳动时间制度与劳动成果绩效评估机制。二是允许外籍劳动力在家政业就业,帮助日本女性参与就业。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提出允许更多的外国劳动力进入家政、护理等领域,将在日滞留期限从3年延长到5年,以帮助更多的日本女性参与到工作中。三是加快劳动保障制度与高校改革,提高就业人数与人才培养。在医疗福利、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采取综合对策,促进年轻人与老年人就业。同时,进一步落实国立大学的改革规划,实现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努力达到2020年接纳30万外籍留学生的目标。
3、设立战略特区,推进规制改革
为了增强地方竞争力,日本政府决定加速推进国家战略特区建设。在特区内加快各项规制改革,强化全球化金融监管功能,设立一体化综合保税区,有效利用外国劳务人员,加强高校治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机构民营化。同时,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允许将更多国家养老基金投放国内股市,占比由当前的12%上涨至17%,而投资日本债券的养老基金比重将由60%降至40%。此外,日本政府还将考虑重新启动核电,实现清洁能源和经济性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4、扩大外部需求,拓展国际市场
除了推进国内结构改革外,日本政府还将进一步扩大外需,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政府积极推进环太平洋经济技术协定(TPP)谈判、加快东亚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日韩自贸区、日本欧盟经济合作协定(EPA)等经济合作谈判进程;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落实基础设施出口[[1]]战略。2020年实现外国企业对日投资额翻番至35万亿日元;2018年与FTA缔约国间贸易额占全部贸易总额的70%;2020年之前,基础设施出口额增加2倍、达到30万亿日元等目标。
5、推动科技创新,力争成为“知识产权国”
为了实现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力争成为世界最尖端的“知识产权国”,日本政府将加快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一是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构建以“知识产权立国”的新思路,加强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健全“岗位发明制度”。二是将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可再生医疗、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技术的研究列入产业发展重点。三是运用机器人技术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通过“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2]]交流并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进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二、“新成长战略”的政策困境
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安倍已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作为铺垫:一是强化国民的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凝聚国内力量;二是以“国家战略特区”模式进行改革试点,在经济特区内实行税收、外贸等制度改革试点,并将该模式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三是加大开放力度,通过外部约束机制来推动国内改革,即试图将加入TPP作为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利用国际规则的约束,进而推进国内难以突破的农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
尽管安倍内阁在推行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但是从长远看,安倍经济学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或将长期制约经济的发展。
1、面临消费税上调的困难
从日本二季度GDP数据看,其较一季度出现明显下滑,各指标也呈现疲弱现象。显然,消费税上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已显露,日本国民负担增加,国内消费受到严重打击。按目前经济发展态势预计,明年10月进一步将消费税提高至10%,日本经济或将面临较大的不利因素,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虽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但无法抵消连续提高消费税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2、TPP等谈判推进缓慢
2013年7月23日,日本正式加入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并且对谈判表现出可期的积极态度。但从已进行的几轮谈判来看,其进展不明显,尤其在农业、汽车等敏感行业方面,受到阻碍较大,短时间内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其中,主要受抑于日本农业利益集团对经济开放设置的巨大阻力,已成为日本参与TPP谈判过程中的最大国内障碍。另外,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程中,三方亦存在较大分歧,推进速度缓慢。
3、财政问题积重难返
虽然日本政府承诺:2015年度要实现基础财政收支赤字减半、2020年度要实现盈余的财政重建目标,但按目前情况看,安倍要实现该目标必须面对增加税收与社保支出改革的重压。2014年4月开始,日本消费税率提高至8%,已向财政重建目标迈出关键一步,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同时,随着日本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不仅抑制社会创新和消费,而且使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加剧了财政支出压力。据统计,日本用于支付医疗、养老金、护理等费用已突破100万亿日元,这进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的债务风险。显然,这对债台高筑的日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财政重建之路漫漫无期。
4、“新成长战略”强调的是供给面战略,需求面相对较弱
由于日本缺乏新的技术变革,短期内难以靠新科技革命扩大有效供给,而外需又受到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制约,并且从经济增长内在机制看,如果国内家庭的购买力不增加,那么持续的经济增长将难以实现,而家庭消费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增长。然而,在安倍经济学中却并没有直接提高收入的具体措施。
三、“新成长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中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日本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与中日关系外部环境的恶化等影响,中日经贸合作出现下降趋势。2013年,中日贸易总额3125.5亿美元,同比下降5.1%,但仍占日本贸易总额的17-18%,对日本经济贡献率约为1.7%。同时,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仍是日本制造业首选投资目的地;日本企业对我国投资项目数为48544个,实际投资额943亿美元,是我国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与此同时,在我国欠发达的内陆、西部等地区,需要更多的日本企业来投资。未来,“新成长战略”的实施重点要实现扩大外需,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仅有利于中日经贸合作,还将激发双方合作潜力。
2、中日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为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安倍内阁推出的“新成长战略”除了改革工作方式、促进女性和老年人就业外,还强调对劳动领域技能实习制度的修订和战略特区内引入外国劳动力等,这有利于我国扩大对日本劳务输出,增加我国就业。同时,我国经济正在向内需拉动的发展方式转化,通过城镇化激发内部新需求。其中,我国环境恶化对未来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节能环保领域是中日互补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未来的合作空间巨大。另外,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日本对我国投资方式也发生转变,投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从劳动密集型的简单装配制造逐渐向上游技术密集型制造延伸,而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可吸收更多日本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商品,中日合作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
3、加快我国企业对日投资步伐
2013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3%,中国企业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12.44亿美元。“新成长战略”强调,日本政府将下调企业所得税率,降低对日投资门槛,加强吸引海外投资,此举措将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日本投资规模,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同时,日本政府还将推行“混合诊疗制度”,我国中医药企业可借助此契机,试验其经济战略特区,开拓日本国内市场。此外,“新成长战略”还制定了2020年外国企业对日本投资额翻番的目标,为我国资本投资日本提供了良好机遇。
4、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影响
截至目前,中日韩自贸区已进行了四轮谈判,但进展均不明显。当前三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业领域是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主要因素。在日本,农业既受到政府高度保护,也受到国内农业利益集团对经济开放设置障碍的阻力。安倍“新成长战略”重点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TPP、RCEP与中日韩自贸区等经济合作谈判,扩大外部需求,拓展国际市场。安倍“新成长战略”的有效实施将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但如果日本政府优先考虑TPP谈判,将对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是一大障碍。
四、值得我国借鉴的政策措施
安倍“新成长战略”重点是对就业、医疗和农业等领域进行改革,通过放宽管制和激发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方位结构改革中,日本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在安倍“新成长战略”中,日本政府对企业投资高效率生产设备给予优惠的税收和折旧政策,体现了日本政府通过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政府战略目标。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成本,又要努力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等弊端,通过引导市场供求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对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可给予税收优惠措施和融资支持。同时,还应处理好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一方面要推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产业引导,另一方面要维护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投资,扩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2、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
日本“新成长战略”并非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仅是针对存在问题实行相关政策,以达到激活经济的目的。针对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鼓励更多女性、老年人参与就业,并增加吸纳外国劳动力;针对投资不足问题,日本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不断拓展新业务。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议实行针对性的定向调控,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二是要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降低企业税负,规范企业缴费,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3、激发国内需求,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出口市场陷入低迷。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开始转向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就业带动国内需求增长。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实施以创造就业和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激发国内需求,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另一方面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进而推动我国生产率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4、加快融入全球自贸战略,拓宽区域投资贸易合作
为了进一步扩大外需,拓展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将积极推动TPP、RCEP、EPA等自贸协议谈判,加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借鉴日本做法,我国除了推进国内结构改革外,应主动应对全球外部经济形势。一是要加快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在WTO农业谈判陷入僵局的形势下,我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应顺应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国际趋势,适时加强与TPP、TTIP的沟通、谈判,推动“亚洲自贸区路线图”与“美国自贸区路线图”的融合;三是要紧切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以构建“一路一带”和“两廊”战略为平台,推动区域合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