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远远大于预期,虽然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恢复调整期,随着全球产业贸易分工格局、经济力量对比和全球治理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中长期内全球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趋势特征。
一、全球经济中长期发展走势
1、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仍处于中低速增长期
在金融危机爆发六年之后,经过各国政府一系列应对和政策调控,世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逐渐下降,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增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球经济在经历5-6年持续的“去杠杆化”后,消费和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二是全球财政政策逐渐由紧缩转为适度宽松,减轻了对经济增长的掣肘。三是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了世界经济运行成本,推动经济加快增长。据OECD测算,2013年底WTO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中,仅贸易便利化协议就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每年1万亿美元的收益,并创造210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0%和5%。
整体看,世界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低谷,但仍处于后危机时代的转型和调整期,世界经济难以再现危机前较快增长的局面,中低速增长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据IMF最新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较之前的预测有所下调,这一增速明显低于危机前大多数年份的水平。预计未来5-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增长,增速难以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2、发达国家增长乏力,新兴国家保持较快增长
中长期看,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将出现变化,表现为发达国家增长乏力、新兴国家保持较快增长的局面。
从发达国家看,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不是偶然发生的,是多年来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危机之后,美国不仅没有解决其全球竞争力下滑的问题,反而由于过度依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侵蚀了全球对美元的信心。未来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不甚乐观,人口老龄化、高福利弊端、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等问题将持续困扰欧美国家,加之全球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发达经济体陷入滞胀的可能性较大。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看好。从近期看,美联储收紧量化宽松政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压力,此外,发达经济体通过构建自由贸易区,划分国际市场势力范围,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排斥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正在承受发达国家政策调整的不良影响。但中长期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拥有约30亿人口,是发达经济体人口的3倍,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阶段,日益成熟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将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全球化规则开始重构,贸易与投资格局孕育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建设重点由原有规则的修复转向新规则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的转变上。一方面,全球货物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WTO多哈回合谈判在经历12年僵局后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巴厘一揽子协定”规定,2014年成员国将就贸易便利化协定文本进行法律审查并确保相关条款在
4、国际大宗商品供大于求,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受经济调整和需求放缓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物价水平将趋于低稳,国际大宗商品也将呈现供大于求、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的特征。一是相对于全球比较低迷的需求而言,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前些年大幅度投资已经使得基本金属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价格难以明显回升;二是中东局势进一步缓和以及美国能源独立明显增强,国际油价有望进一步回落;三是受全球主要粮食产区气象条件较好及油价回落导致生物燃料用粮下降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进一步回落。此外,受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美元升值和发达国家金融形势进一步巩固的影响,黄金的保值和避险功能下降,未来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固有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分工格局受到质疑,为摆脱危机影响,并增强抵御外来风险冲击本国经济的能力,西方国家纷纷对固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这必将导致未来一个时期全球产业分工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1、欧美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金融危机之后,为吸取虚拟经济过渡膨胀和产业出现空心化的教训,欧美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和“回归制造业”的产业调整思路。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希望重振制造业竞争力,恢复在过去10年中失去的56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美国还凭借在网络、金融体系和科研等领域的优势,吸引大量来自中国、墨西哥等国的低成本技术移民,进一步降低美国制造业的总体成本。本次欧、美“再工业化”不是向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流,而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重塑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继续主导世界经济格局。
2、新能源和低碳产业的发展得到极大重视
近年来西方国家借助重塑经济体系的契机,大力提升新能源和低碳绿色经济的战略位势,世界各国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清洁、绿色和低碳产业链,一些国家更是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的重要对策,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低碳产业链应运而生。欧盟国家在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碳关税以及碳汇交易等方面作出积极尝试和严格约束。随着全球减排责任体系和制度安排的逐步形成,低碳产业链有望重构世界产业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际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3、国际产业分工向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部分工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国家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部分工转变的特征日趋明显,由于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向产品内不同工序、环节和流程分工转变的过程中,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导致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一体化产业布局下,跨国公司不仅在制造业,而且在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等高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增强,中国、印度均成为跨国公司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转移的主要目标,这一趋势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产业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地纳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和范围扩大,参与高端产业分工的能力增强。中长期看,随着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增强以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分工格局将得到强化。
4、服务业离岸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高达70%以上,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2/3左右流向服务业,跨国公司离岸外包正在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离岸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式。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规模迅速扩大,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以30%-45%的速度递增,同时IT服务外包市场、全球制药业离岸外包服务、呼叫中心及数据输入外包业务也在逐年递增。服务业务外包领域也不断扩展,已经从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延伸到商业流程、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链条的各个环节。服务业外包的双赢效果显著。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主要发包国家,印度、中国、巴西等是主要承接国家,无论是发包国家还是承包国家,都在服务业外包发展中享受到国际分工的收益和成果。
5、传统的资源开采业将进入萧条期
受发达国家有效需求不足,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逐渐告别依靠要素投入和大规模投资拉动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源能源投资高峰已濒临终结,铁矿石和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从高峰回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等国面临矿业繁荣后经济衰退的风险,不得不寻求从资源产业投资驱动向非资源产业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
三、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重大突破
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世界经济增长创新周期趋于结束,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调整,目前亟待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创新周期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潮。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为重要契机,高技术能源开采、数字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和生物基因有望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创新周期的载体,带领世界经济“再出发”。
1、页岩气革命将使能源供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需要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支持,经过艰苦努力,美国页岩油气开采在水力压裂法和水平钻井技术上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页岩油气领先开发技术不仅使美国的能源独立性逐步增强,而且对本国经济和世界能源供求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一是由于美国能源行业重新生机焕发,天然气供给充裕且价格便宜,已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转向美国的制造业;二是在就业方面,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大约新增了逾170万个工作岗位,到2020年可望增加为300万个。三是对世界能源供求格局产生的影响。随着页岩气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推广应用,更多的国家将该技术用于油气资源的开发,这不仅将缓解全球能源紧张的压力、降低能源成本,还将摆脱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不稳定带来的石油供给风险,平抑能源价格水平,为世界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2、高端数字化制造业使个性化、精细化生产增加
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和振兴”,发达国家在大数字、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方面加快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使生产流程变短、特殊劳动技能要求降低、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成本下降,为了更好更快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会选择在消费者所在地进行制造,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生活资料领域,个性化、精细化和分散化生产的特征凸现,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生产体系正在发生变化。
3、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正在酝酿突破
为消除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把开发研制新能源作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总统奥巴马提出要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以此为美国未来经济提供新的支撑,并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导权。日本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欧盟大规模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经济从“高碳版”向“低碳版”转型。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未来一个时期,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有望得到较大突破。
4、生物技术和基因产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
从全球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来分析,预计未来10-20年,在将要爆发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创新周期主导产业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生物技术和基因产业。这是因为工业化社会已先后解决了人类吃穿住用、交通、城市化和信息化等问题之后,今后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更本质变化的主要是新生物技术革命,用以延缓和优化人类生命周期,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新的增长创新周期可能来临。
总体看,目前在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技术革命亮点频出、创新动力不断增强,但是,新的技术突破基本局限在自身领域,新技术发展不突出,没有对上下游产业形成全面覆盖、辐射力强的积聚带动作用,新一轮技术革命亟待实现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