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一轮全球经济“高烧”起病急,来势猛,虽然当前各国为应对高通胀投下了多剂“猛药”,但疗效如何还有待观察,至少在下半年,世界经济仍可能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
首先,发达国家工资—物价螺旋上升,“胀”的自我强化机制已然形成。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是西方国家通胀率持续居高不下的元凶,目前美英失业率处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低位,欧元区失业率也创出其成立以来的新低,“用工荒”将迫使企业涨薪招人,今年以来,美国非农企业工人时薪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超5%,英国平均周薪涨幅也基本在5%,3月最高近10%,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将使通胀更为持久和顽固。
其次,供给端调整短期内难以结束,延长了“胀”的时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反复将继续威胁全球供应链稳定。同时,疫情后各国持续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多元化”,产业链调整在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长期持续,从而降低全球生产体系效率,增加全球供应链成本和不稳定性。
再次,全球能源转型正值阵痛期,加大治理“胀”的难度。一方面传统能源产能由于前期投资不足而提升有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供给波动较大,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新旧能源接续过程中的供需矛盾。近年来能源转型方面较激进的欧洲,在去年便遭遇能源危机,至今危机仍未解除。6月初到7月初,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1倍,突破每立方千米1900美元。为达到冬季天然气储备目标,欧洲天然气价格未来仍将高位运行。
最后,地缘政治、极端天气等仍是影响“胀”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俄罗斯和乌克兰均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使未来局势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美欧制裁使俄罗斯实施报复性减产,全球油价可能会进一步飙升。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暴雨、洪水、干旱、极寒等极端天气对全球粮食和原材料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日益显现,将造成相关商品价格波动加剧,成为全球通货膨胀上升的重要推手。
通胀高烧不退将促使高通胀经济体央行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减速乃至面临陷入衰退的风险。
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遭遇逆风,美国、日本经济一季度出现负增长。5月份以来,世界银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接连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如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较4月份时预测低0.4个百分点,这已是该组织年内连续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面对全球通胀压力,多数发达经济体央行已将应对通胀作为头等大事,下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7月份加息75个基点;7月份欧洲央行宣布11年来首次加息,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的25个基点。全球央行政策“急转弯”导致的金融环境骤然收紧会加大世界经济“硬着陆”风险。
同时,高通胀持续不退还将加重全球低收入人群生活负担,加大不同人群收入分配差距,进而可能造成部分国家社会动荡,引发社会和经济危机。世界银行近期估算称,全球食品价格每上升1%,就将有近1000万人陷入每天生活费不到1.9美元的“极端贫困”中。2022年全球极端贫困人群预计将达到6.56亿至6.76亿人。今年以来,南亚国家斯里兰卡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冲击下陷入经济危机,引发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该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54.6%,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未来该国CPI可能突破60%。随着全球高通胀持续,不排除有更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或社会动荡的可能。
(作者:赵硕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 副主任;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