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低空经济的积极探索者,在低空经济领域起步较早,经历了应用早期探索、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和应用拓展四个阶段。目前,日本低空经济处于应用拓展阶段,政策与产业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飞行汽车、无人机农业应用和物流配送等领域表现突出。近年来,日本低空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通过行之有效的关键举措,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明显成就,在全球市场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政府顶层规划设计与政策协同相结合。日本低空经济的顶层规划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效应。一方面,政府密集出台《民用航空法修订版》、“实现下一代交通方式的社会应用”计划、“空中交通革命路线图”修订版、“面向空中产业革命的2022路线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低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国土交通省,发布《空中交通发展路线图》,明确2025年和2030年发展目标,为实现载人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空中出租车和重型货运无人机业务的全面商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还依托下辖研究机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统筹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设立“绿色创新基金”,开发使用液氢燃料的燃料电池电力推进系统和飞机电气化核心技术。
企业参与创新发展与市场拓展相结合。日本低空经济企业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于市场,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日本依托本田、丰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产业龙头和研究机构,持续鼓励企业与平台加大无人机和eVTOL等低空航空器的研发投入。同时,SkyDrive、本田等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内卷,重点聚焦快递、农业监控和灾害救援等领域,逐步摸索海上石油平台飞行、港口直升机引航、观光娱乐、跨境飞行、城际飞行等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观光娱乐领域,日本山梨县的“Flying Experience”(飞行体验)项目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衍生出多种地面观光线路和旅游产品,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日本采取“官产学”模式,设立“空运革新公私合营委员会”,促使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根据农业、物流、航拍等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渐进式空域开放与统一高效监管体系相结合。日本实行集中度高、安全导向强、渐进开放的低空监管模式,采取适航管理和运行风险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监管框架,开发飞行控制系统。国土交通省制定《空域管理条例》《无人机安全操作指南》等顶层法规框架,由下属民航局细化运营规则。同时,政府采取事前许可与严格规范相结合的方式管理无人机,实施“一机一码”实名登记制度和飞行许可制度,掌握无人机及其运营者信息,并采用等级分类管理(如无人机飞行等级1—4)和机体/人员认证程序,分级开放空域使用权限。此外,日本还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根据产业发展阶段逐步放宽监管政策,确保低空产业规范化发展。例如,2022年修订《民用航空法》,简化“无人区超视距飞行(等级3)”审批流程,解除“有人区超视距飞行(等级4)”的严格限制。
日本在低空经济方面通过顶层规划、技术创新、空域分级管理、政企协同等方式,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闭环生态,其系统化发展路径为世界各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政策支持是坚实保障。日本通过制定和实施《民用航空法修订版》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并采取产学研协同机制和专项基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低空经济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其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激发产业活力,强化国家统筹与跨部门协作,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设立专项基金,推动低空经济稳健发展。这启示,可强化国家层面统筹,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作,制定统一的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全方位的低空经济政策体系,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场景应用标准和低空产品取证审批流程等,避免政策碎片化。
技术创新是核心引擎。日本高度重视科研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采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了无人机、eVTOL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引导企业避免低效竞争与重复建设。其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及引导产业链合理布局,实现了低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高效发展。这启示,需警惕低空产业园区的盲目跟风建设,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低空技术快速发展,加强航空器制造与配套产业链建设,防止低端产能过剩,并鼓励区域协同形成差异化低空经济集群。
市场需求是重要推力。低空经济市场需求广泛,涵盖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空中出行、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日本积极培育低空经济市场需求,以应用场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低空产业稳步发展,重点聚焦农业无人机、城市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观光旅游等高频需求场景,通过政企协同搭建试点项目,以实际应用反推技术迭代和规则完善,不断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这启示,应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等方式,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培育低空经济市场需求,优先发展农林植保、低空物流等成熟场景。同时,推动企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序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要。
安全监管是基本底线。安全是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发展的前提,只有把安全底线筑牢,才能让低空经济飞得稳、走得远。日本采取分级分类管理、实名登记与飞行许可、分阶段推进等方式,建立统一、高效的安全监管体系。其逐步推进低空空域改革,分阶段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有序的推进方式,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启示,应完善低空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适配低空经济特点的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推动监管标准与技术手段的同步升级,强化对低空飞行活动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张晓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