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一直都是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从手工业时代到机械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以及未来的智能化时代,美国、德国一直引领者技术升级的方向,并依靠强大的技术、资金、人才优势推动着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成功发展经验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学习的榜样。
——科技创新、引领支撑
在历次产业技术革命以及经济从危机到复苏的周期中,科技创新都扮演了推动发达国家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的重要角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电气化工业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发达国家占领产业竞争优势的首要抓手,每次经济危机、周期调整之后,科技创新都是发达国家经济重新走向复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研发投入力度上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研发大国和强国。根据欧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企业研发投入达1937亿欧元,占全球研发投资总额的36%,欧盟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次之,为1624亿欧元,占全球的比重为30.1%,日本856亿欧元,占比15.9%,而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仅为203亿欧元,仅占3.8%。发达国家历史上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始终保持较高的程度,在1996年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就都已经突破2%,分别为2.4%、2.2%、2.7%和2.4%,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研发投入强度,到2011年这四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到2.7%、2.9%、3.4%和4.0%。发达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并加强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的水平,而中国目前只有25%左右。
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使得发达国家能够控制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据统计,二战后发达国家的重大科技发明有65%在美国率先研发成功,并有75%在美国率先得到应用,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核能利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美国制造业结构由重化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深加工结构转变。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制造业成功的完成了钢铁、汽车等生产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90年代初期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份额接近40%,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接近四分之一,经过80年代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大力扶持,科学技术成为美国经济90年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创新的领先,并以此优势加强对技术标准的控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如美国高通公司拥有所有3000多项CDMA及相关技术的专利,这些标准已经被全球标准制定机构普遍采纳或建议采纳。高通公司已经向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125家以上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为其赚取了巨额利润;同样,以微软、苹果、波音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牢牢处在产品创造和品牌设计的金字塔顶端。品牌和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重要手段。因此,尽管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达国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仍然是产品的科技与创新,仍然掌控着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端制造业的优势仍远远强于后发制造业大国。
——人才培养、科学完备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劲的根本在于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全社会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使得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在1996年美国每百万人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为3100人,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4000人;同期,德国每百万人中的研究人员数量则从2700人上升到4100人;韩国的研究人员比重上升最快,从2200人上升到5500人;日本则始终保持5000人/百万人左右的研究人员比重。
美国的科技硬实力就是建立在发达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美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创新和创造,以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著名高校聚集了全球的精英人才,鼓励自由创意,并支持从创意到实现市场价值的全链条创新,形成了“创新梦工场”、“CEO的摇篮”、“知识资本再造”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模式。同时,在美国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全面合作下,美国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工业实验室,为美国产业发展培育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和研发人才。1913年,美国全国大约只有50个工业实验室;但到1931年,几乎稍大一些的公司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实验室,其数目超过了1600家;1940年达3450家,1956年为4838家。到20世纪70年代末,大约有15500家公司拥有自己的工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占美国科技人员总量的70%以上。
德国在鼓励高端研发人员培养的基础上,也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德国的《职业技术培训法》规定青年人必须参加技术培训,企业有义务为青年工人提供技术培训岗位,使得德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能够参加到技术创新活动之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德国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从而保障了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始终保持高强的竞争力。德国非常注重职业技术培训,其中参加制造业培训的人才占比达到35%以上,在高等教育中,德国通过建立学生实验室等方式鼓励学生进入技术工程师行业发展。同时,为弥补国内人才短缺的状况,德国通过人才迁移计划来吸引国际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