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欧洲城镇化发展的八大经验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郝彦菲 时间:2014-09-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李克强总理在讲话时指出:“我们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需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需要学习和借鉴欧洲相关先进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迅猛进程,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发展到超过50%,与欧洲战后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有着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欧洲是全球城镇化建设历史最为悠久,经验最为成熟,理念最为超前,成果最为显著的地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引进欧洲的技术和借鉴欧洲的经验,更需要了解数百年来欧洲城镇化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和所遭受的教训。本文通过分析欧洲城镇化的发展,发现欧洲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城镇化空间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八方面可以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一、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效实施

从历史上看,欧洲各国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有很大差别,但是以其共性而言,欧洲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城镇化进程施加必要的国家规划、投资和管理。如英国政府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是在英国城镇化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以英国伦敦为例,二战后伦敦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80%。政府着手进行城市管理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加强规划,尤其是有连续性的全局整体规划。从1944年出台的“大伦敦规划”到2004年的《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每隔20年左右伦敦政府就有一部总规划出台,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除了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管理外,这部总规划还非常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此外,还有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法案和行动方案保障规划的最终落实。伦敦的城市规划要求全面均衡,而所有的规划都围绕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即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伦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2007年,伦敦颁布《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设定减碳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2025年要减排60%。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伦敦把部分目光集中在智能电网建设。

二、城镇化空间布局合理

欧洲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最大特点是“紧凑型城市”,以中小城镇为主体,56%的欧洲城市人口生活在总人口为5000人至10万人的城镇。欧盟国家当中只有伦敦和巴黎被列入全球26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行列。欧洲国家大城市少,小城镇高度发达,分布均衡,规划合理。如英国于1937年成立了“巴罗委员会”,研究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1944年提出“大伦敦”规划,用绿带限制内城扩张。在绿带外围设立8个距市中心3250公里的卫星城,以控制中心城蔓延;将制定放射线加同心圆作为疏导过境交通的空间发展模式。欧盟27国现在共有地方、城镇级行政单位9万个。更重要的是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优势,承担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形成分工、竞争而又合作的关系。如此一来,城市集中区具有规模经济,能够实现某个地域内或者某个产业、商业、文化、社会领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可以抵得上欧洲的一个国家,人口拥挤、就业困难,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和谐。

三、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欧洲城市边缘较为清晰,通常只隔一条小路或一道单薄的篱笆墙。许多居住在都市里的欧洲人还很向往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尤其是欧洲的富人和有条件的中产阶级喜欢居住在接近田园风光、靠近水边和森林的城市边缘区,而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往往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工薪阶层及低收入人群。然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我国城市与乡村之间通常蔓延几公里的城乡结合部,有钱人竞相到城市中心置业,而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大量工薪阶层和低收入群体被安置到服务设施不足、出行不便的城市边缘或城乡结合部。深受欧洲人青睐的城市边缘区和城乡结合部在我国往往成了城市功能不全、环境较恶劣、治安不良、居住条件较差的地区。

四、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完善

在欧洲住房问题通常被当成社会问题来对待。欧洲各国政府都发布了社会住房政策和相关法规,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对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或住房补贴,形式上也是多样性的,有提供简易安置住房、直接给房地产公司的低收入家庭的租房补贴、支持老年公寓建设,还有的社会住房具有多种人性化的社会职能,如政府资助建设的社会住房楼下安排老人居住,方便老人进出,而楼上房间以较低廉的租金出租给年轻人居住,同时要求居住在楼上年轻人尽照顾楼下老人的义务。反观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市场化形成了庞大的房地产产业、大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主要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相对与欧洲还处于探索阶段。

五、通过“公交优先”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问题是全球城市的通病,而欧洲的许多城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欧洲许多城市通过“公交优先”的政策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德国城市的郊区火车和巴黎的郊区火车对减少小汽车出行、改善大都市的拥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总人口60万左右的阿姆斯特丹,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环城有许多火车站接纳跨城通勤人口、市内建有地铁、有轨电车、加长公交车、普通公交车等完备的公交网络,各种公交线路组成便捷的公众出行网络,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换乘,即使换乘其他公交方式也不需要重新购票。一些城市的公交车司机甚至配备了能变换路口红绿灯的遥控器,真正体现了公交优先。许多欧洲城市还出台了不少人性化措施来减少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如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在轻轨车站设置大型停车场和超市,供附近居民使用,附近居民驾车到停车场付停车费时还可获赠与车上人数相同的往返市中心和该轻轨站的轻轨车票,为需要到市中心购物的居民提供免费公交接驳,大大减少了驾车进入市中心的需求,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居民在市中心购物后乘轻轨回来,在超市补充生活必需品后再驾车回到附近的家中,使需要驾车的路程大大压缩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些相形见绌。

六、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

欧洲和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都是既有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也有对其的破坏。然而,相较而言,欧洲在此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国。如欧洲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既重视物资形态的保护,也重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这样也形成欧洲城市中心的传统风情和活着的历史画卷,对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历史文化素材和休闲度假服务,如伦敦街边的小酒店、巴黎左岸的咖啡店、罗马小巷的面馆、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鲜花店等所展示出来的欧洲都市风情。当然,也有的城市不注意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典型的例子是布鲁塞尔。布鲁塞尔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加快城镇化,吸引和容纳诸如欧盟、北约等国际机构和企业,该市政当局曾大兴土木,拆掉了许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建筑,那些“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鼎盛时期的优美建筑,因不够舒适、妨碍发展、改造费用高昂及政府征用等名目被拆被改,代之以毫无特色、清一色的刻板办公楼或住宅楼。这就导致了今天的布鲁塞尔与一些欧洲名城相比缺乏特色,简单地成为一座行政和政治都市。反观我国,在城镇化中很多城市受商业利益和市场规律的驱使对城市历史街区采取大拆大建的做法,既破坏了传统街区的布局,也铲除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和传统生活方式,开发出来的却是千城一面的商城、写字楼。

七、努力实现绿色建筑目标

欧盟不断制定新的标准,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节约能源,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如比利时今年开始对出租、出售的房屋实行新的保暖标准,对墙体的厚度、材料等做出更为详尽的规定,达不到标准的不许上市。在法国,建筑能耗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通过能效等级认证,低能耗建筑的住户可以享受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巴黎成立了气候办公室,对建筑节能改造进行指导,并率先对政府机关的3000栋建筑进行能耗诊断,提出改造方案。巴黎市政府大楼通过节能改造,尤其是供暖装置的升级,减少了14%的能耗。私人业主也可以申请对住房进行能耗诊断,所需费用的70%由政府补贴。巴黎注重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14年将在市区内20万平方米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新建建筑必须系统安装太阳能传感器。同时,4座污水处理厂也正在进行试验,实现充分利用废水中的热量。

八、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

欧洲国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普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巴黎设立绿地和环境办公室,主要从植物培育、节水节能、绿色废品处理以及人员培训几方面来评判生态化管理的水平,向符合生态标准的机构颁发“生态化管理”的标志。目前已经有80多个公园获此殊荣,而巴黎市则计划到2014年实现全市500多个公园和花园都成为“生态化管理”的绿色空间。巴黎计划于2014年年底前新增30公顷的绿地,包括在封闭环线路上方建设公园。由于市区空间有限,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也成为巴黎市绿化新的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有90多座植物墙遍布市内。植物墙利用现有建筑的墙体,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隔音隔热、净化空气。在处理生态平衡方面,巴黎强调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在塞纳河和运河沿岸建立生态走廊。自2001年起,巴黎的公园禁止使用杀虫剂,这一措施使得绝迹已久的野鸭重新回到了水塘之中。环保部门定期对道路两旁10万棵树木进行“体检”和更换,并兼顾树木的多样性,从世界各地引进了160多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