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改变,创造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的挑战。为此,日本政府将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由“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转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对外投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日本对外投资发展的主要特点
1、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增长迅速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多年“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对外投资规模仍然较小。随着发展战略向投资立国转变,日本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1990年跃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2005年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成为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最大顺差来源。截至2013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已达325万亿日元,连续第23年保持全球最大海外净资产国地位。
2、对外投资与贸易、援助“三位一体”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金融与保险等第三产业;对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但自80年代中后期起,日本除继续扩大第三产业投资外,还增加了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机械、电器行业的投资。随着全球产业布局扩大,海外投资增长带动日企内贸易尤其是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贸易额不断上升,进而推动日本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而且,日本政府还把对外投资、促进贸易发展与ODA(政府发展援助)结合起来,实现开发市场和促进经济国际化的双重目标,1989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对外大援助国。
3、对外投资与创新驱动互动增长
日本对外投资不仅是资本的转移,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资源等的转移。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等地区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按照小岛清的“雁阵模型”日本将国内属于相对落后的技术通过投资的方式转移到这些地区,仍能带动当地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外投资收益和落后产业转出也为日本国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供了资金和空间,二者形成良性互动。1980-1989年间,日本电子机械工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增长3.44倍的同时,专利应用与技术输也增长了3.77倍。
二、日本推进“投资立国”的具体措施
1、提供投融资便利与担保,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投资立国”战略指导下,日本企业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巨大贡献。除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外,日本政府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等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大量优惠的信贷政策;另一方面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对外投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海外分支机构,加强与受资国金融机构的合作。此外,日本政府还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投资担保,包括实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及向政府“信用保证协会”申请使用“海外投资关系信用保证”等措施。
2、为企业提供技术援助,推动对外投资快速发展
日本政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技术援助主要有方面:一是政府采取“官-产-学”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鼓励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活动,并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二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和启动资金支持,包括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技术援助、筹集项目研发资金以及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三是政府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合,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同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政府充分发挥开发援助(ODA)的作用,以帮助有关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推动日本与区域内成员国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
3、推进投资自由化政策,改善对外投资环境
由于东亚各国存在较多阻碍日本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因此,要促进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需要政府多层次实施投资自由化政策。首先,日本政府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改变对企业由“紧到松”的海外投资政策,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环境的改善。其次,日本政府重视与多个国家广泛建立经济伙伴关系,加强与各国在经济规则和外资政策方面的沟通、协调。最后,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日本政府还与各国签署投资保护协定,要求受资国提高外资政策的透明度,实行投资风险公示制度,努力为企业营造对外投资的有利环境。
4、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密切政府、企业与受资国间的联系
日本政府通过为企业提供诸多方面便利服务,促使日本海外投资规模迅猛发展,也推动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日本政府通过“日本贸易振兴协会”等机构,为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包括受资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法律框架等信息;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加强并完善对外投资咨询机构的建设与服务,促进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与受资国等海外国家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具体包括税收抵免法及设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等,以实现减轻企业税负与减少企业海外经营风险。
三、日本“投资立国”战略实施的效果
1、增强日本对外经贸关系发展
日本通过大规模海外直接投资,既改善了对外经贸环境,又推动了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一方面日本将大量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形成“雁形”模式的产业链和贸易圈,带动国内相关设备和零部件等过剩产能的出口。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借助亚洲各国的辐射效应,扩大向欧美国家的出口,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日本企业在海外就地产销,避免了产品出口遭美欧国家关税与非关税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经贸摩擦,推动了对外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2、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
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鼓励国内“边际产业”到海外进行投资,将低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海外,并加强国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规模,既缩小了边际产业的生产规模,又实现“边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为国内产业升级释放了大量空间,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也加快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其中,以信息和文化产业为主导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此同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迫使日本经济改变依赖海外资源的发展方式。日本政府加强对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资源开发型投资,带动企业获得海外资源的长期开发权,也进一步突破国内资源不足导致经济发展受限的瓶颈。因此,日本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开发型转变。
3、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资本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配置成为了一种趋势。“广场协议”后,日本国内房地产、物流、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渐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同时,对外经济结构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经济增长进入由“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转变的新阶段。一方面政府鼓励企业扩大资本输出,着力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另一方面政府不断扩大科研投资规模,着力发展电子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科技含量高行业的发展。此外,日本政府还从依靠国内组装加工和大量出口,转向国内设计研发、国外组装加工出口。为此,日本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日本政府遵循“梯度转移、循序渐进”的产业政策。
4、加速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对外市场的开放,日本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竞争的压力,还要面对国外企业冲击的困境。部分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步入由商品出口向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道路,并且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速了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日本国内中小企业将外部压力转换成选择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动力,不但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工序和职能的合理分工,提高了国际化水平。
四、日本“投资立国”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投资立国”战略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和投资收益的持续扩大,而且借此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日本国际经济地位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显著提升。但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对外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经济和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1、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升值和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增加,加速了日本制造企业向海外市场投资步伐。日本政府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生产,造成国内投资增长速度滞后于海外投资增长速度,导致国内生产链条缩减、就业机会减少,引发国内产业空心化。同时,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未能抓住20世纪90年代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及时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令机械、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主要产业空心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成为长期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
2、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的时期,相当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海外不动产,特别是1989年日本三菱财团买下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之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大量海外不动产投资变为不良资产,并迫使日本企业转而低价贱卖,由此造成巨额损失。二是对外资产构成与对外资产分布不合理。日本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占总对外投资额的比重仅为8.9%,低于对外证券投资的48.4%,也明显低于对外其他投资的22.5%和外汇储备的20.2%。同时,日本2005年末对外证券资产投向中美欧占比达到35.4%和35.7%,亚洲仅占1.4%,这均导致日本对外投资收益率偏低。
3、企业跨国并购落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快速发展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仍然是以新建企业为主。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顶峰,但日本企业跨国并购远落后于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期间,英、美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为3979亿美元和1431亿美元,日本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仅为211亿美元,分别占英、美总额的5.3%和14.7%。这不仅影响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也不利于日本获取国际资源和海外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