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枝独秀”令美联储最早于年中加息的预期日益升温,但从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看,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时点可能要延迟至下半年。美联储首次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利大于弊,为此我国应及早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一、美联储首次加息将晚于当前市场预期
去年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复苏韧性,尤其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势头更为凸显,为此美联储最早将于今年年中首次加息的预期也不断升温。但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双重使命,以及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看,美联储年中加息的条件尚不充分:
(一)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仍存在薄弱点
一是就业市场劳工资源利用率依然不足。当前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主要来自休闲、零售等低薪工作领域,难以推动居民工资和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失业率尽管降至2008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这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部分失业者退出就业市场,当前美国劳动参与率已降至62.7%的36年新低。
二是房地产市场复苏进程趋缓。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供需偏紧局面正出现转变。随着新屋开工数量的增长,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已有所缓解,去年美国成屋库存月均213.7万套,结束了此前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房屋贷款申请条件更为严格、住房价格上涨以及薪资涨幅有限,购房负担加重挫伤了个人购房意愿和能力。
三是财政政策仍将限制经济增长。据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美国财政赤字在2014-15年下降后,将从2016年再次回升,占GDP的比例2020年将进一步升至3.3%。因此未来财政支出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在短暂减轻之后重新加大。同时,按照去年初两党达成的协议,今年3月中旬美国将再次面临债务上限提高的问题。
四是通胀压力十分有限。以历次美联储加息的条件看,通胀率达到或超过2%的通胀目标往往是触发加息的主要因素。目前美国核心通胀水平相对稳定,由于失业率较高且工资提升缓慢,加之国际油价下跌,未来物价上涨空间也将较为有限。
(二)外部环境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下行风险显著增加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美联储始于2004年的加息周期启动时,世界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好转迹象,经济增速达到4%,而IMF最近已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5%和3.7%。
二是全球央行竞相宽松加剧美元升值压力。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在国际资本流入推动下进入单边升值通道。如果美联储年中加息无疑将继续巩固美元上升势头,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加剧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局面。
三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增大美国页岩油气行业风险。近年来,美国大量石油开采和钻探公司通过发行高收益能源债券募集资金从而实现了快速扩张。在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挫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开采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随之增加,目前已有企业因无力偿债而破产。美联储此时加息将加剧油价跌势,加大页岩油气生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美联储年中加息既缺乏内外经济显著改善带来的内在动力,也没有物价持续上涨造成的急迫压力,上半年美联储可能更多如货币政策声明中所述,对加息保持“耐心”,待三、四季度形势更趋明朗后再选择加息。
二、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影响利大于弊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向中性回归可能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和部分国家风险上升将通过贸易、资本和市场信心等途径对国内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向好趋势不变、资本账户尚未完全放开且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利大于弊。
一是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14年5月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值轨道以来,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且受美元对非美货币普遍走高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明显回升。随着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升温,虽然未来跨境资本回流将给我国带来一定资金流出压力,但是这也将进一步推动美元继续升值,进而有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有利于减少热钱流入风险,降低热钱集中进出对国内流动性调控及贸易数据真实性造成的干扰,这在客观上也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是有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风险压力。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抑于全球实体经济需求疲软、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因素,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国际原油、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纷纷跌至低位,两大基准油价刷新多年新低;并且伴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强,我国进口价格指数走低,我国通胀压力得到了缓解。同时,未来,随着美元步入升值通道加速,美元指数的走强将进一步打压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降低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维持国内物价稳定。
三是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赢得更大主动。在美联储政策退出溢出效应显现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稳定货币等国际公共品的需求将随之上升,这将有利于我国借助G20、IMF等传统国际对话平台和组织,以及金砖国家峰会、上合组织等新兴经济体多边机制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美联储加息也渗透到我国国内市场、资源和规则等问题中,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创造条件。
四是有利于为我国经济运行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头不断强劲、复苏基础不断牢固,美联储加息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这也意味着美国国内居民消费和制造业发展的持续复苏,而包括初级消费品与资源品在内的整体需求将上升,我国对美国出口有望继续改善。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出口的增加。此外,从中长期看,美国货币政策中性化将降低世界经济面临的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风险,从而有利于为我国经济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但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美联储加息也加大了我国通货紧缩的风险和货币政策选择的难度。
一是由于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的大幅下跌,我国CPI指数持续走低,造成了我国陷入“通缩”迹象。未来,除了应对加息带来的正面影响外,也要谨慎面对美元升值幅度较大,导致人民币贬值剧烈而引起严重的通缩,甚至增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二是美联储政策转向将对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产生导向作用。当前,欧元区经济“通缩”风险加剧,美联储加息将直接关系到欧洲央行的政策举措,而美联储加息对日本经济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也不排除主要国家联合货币政策收紧,这将使得我国可能陷入流动性趋紧、利率水平上升等现象,进而加大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难度。
三、我国积极应对美联储加息的举措
整体看,美联储加息政策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将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形成压力,并通过美元汇率波动等渠道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等造成冲击,但其加息预期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回旋余地,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基于未来宏观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可能变动,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思路:
1.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适度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2015年我国首要任务是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要抓住美联储加息引发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机遇,加快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确保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稳健运行;二是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防止市场流动性紧缩引发金融危机,同时也要通过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适时对货币政策进行定向调整。
2.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建立金融预警和风险防范系统
美联储货币政策由松转紧的几个时期内,都造成了较大的金融危机。虽然此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对世界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但给市场仍预留了较大的想象空间,预计2015年全球货币政策将面临大分化、大调整。对此,我国应通过相关部门及智库机构等组织,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密切跟踪这些国家货币政策走向及可能对我国带来的风险,尽早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和应对措施,及时建立全球范围内金融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增强对各国央行尤其是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信息的敏感度。
3.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鉴于美联储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整体有限,我国要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并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作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民币直接投资和跨境贸易结算,加快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更多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促进人民币在境外流动。
4.加强政策交流与沟通,推进双、多边贸易金融合作发展
美联储加息政策将造成国际资本流向逆转,为此,应高度警惕其诱发其他国家危机对我国造成的风险。一方面,我国应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平台,加强与主要国家间的政策交流与沟通,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快推进双边和多边贸易金融向前发展,包括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的双边金融合作,以及加快开展与一些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签订。
5.通过改革加大国内结构性调整力度,提升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短期内,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影响整体可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应通过改革释放红利,大力推进国内结构性调整,从而提升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首先,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增加信息消费等新型业态消费;其次,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业务及私募和创投基金的发展,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水平;再次,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增强金融服务供给,并降低坏账、呆账风险;最后,要推进发展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扩大银行资产运用空间,并规范市场,降低影子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