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邬琼 时间:2015-12-02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去6年,在这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体依然没有彻底走出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调整期与重构期,整体的经济形势处于低增长、低贸易流动、低通货膨胀率、低投资和低利率,以及高股价、高债务水平的“五低两高”阶段。在此阶段内,各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分化,而分化的经济增长又导致了政策的不统一,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情况。在全世界复苏乏力的情况下,美国却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美国经济强劲的复苏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后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去杠杆化、促进产业回归的政策以及多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受此影响,美国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已由200910月份的10%下降为20157月份的5.3%,其中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近一年内每月平均增加23万人以上(非农就业人数维持在20万人以上是美国就业市场健康的重要表现),就业市场的改善也反映出经济稳健的增长。就业市场改善有助于房贷条件放宽,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和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6月,美国旧房销售总量为549万套,同比增长9.1%,新房开工量为117.4万套,同比增长26.6%,而反映未来行业走势的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为133.7万套,同比增长29.4%。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势回暖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此外,由于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处于极低的位置,经季节调整的CPI仅为0.2%,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1.8%,随着其经济的逐渐向好,不排除核心通胀率重回2%的可能性(2%为美联储通货膨胀目标)。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向好,外界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逐渐增强。在现行的世界经济情况下,此举会引发新一轮全球资本流动的变局。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走强,美国的资金流入量逐渐增加,从而促进其经济增长活力的恢复。但美元走强又会抑制其出口增长,而且如果美联储加息时间过早,则会抑制经济增长的势头;如果加息过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突破美联储定下的2%的目标。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原油、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并且会使资金从新兴经济体流出,从而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过大以及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尤其是对基本面欠佳及经济结构单一的新兴经济体影响更为严重,此举也会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欧元区经济情况。欧元区步入持续复苏阶段。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2%,欧元区的就业形势也有所改善,自20134月起,欧元区失业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达到20156月份的11.1%,此失业率也是近3年来的低点。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主要得益于国际油价的下跌、欧元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欧元的贬值。国际油价的下跌一方面减少了厂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减轻了消费者能源支出,从而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而之前欧元区通缩的阴霾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也逐渐褪去,7月份的通胀率为0.2%,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为1%,为近15个月来的新高。同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利率的降低以及信贷条件的改善,从而达到促进投资和消费的作用。另外随着美元的走强、欧元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欧元贬值,欧元的贬值有利于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促进欧盟国家的投资并拉动经济增长,欧洲议会通过了高达3150亿欧元的“容克计划”并于今年9月份正式实施,“容克计划”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欧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就业与地区增长。虽然欧元区复苏形势向好,但是也应注意欧元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欧元区经济结构改革进展缓慢、财政政策依然偏紧、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尚未结束等,这些因素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情况。

日本经济情况。日本经济整体上处于缓慢的复苏阶段。为提振本国经济,日本实行一系列的刺激性政策并推行“安倍经济学”,即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受强刺激政策的影响,日本扭转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状态。自政策实施起,经济处于温和的增长趋势中,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的贬值及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截止到20157月,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24.22,其间日元已贬值43.9%。日元的贬值一方面会促进其出口,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会促进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赴日本旅游的人数为913.9万人,同比增长46.03%,游客剧增会刺激国内消费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另外,日元的贬值还会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并导致国内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国内的债务问题继续恶化,为了控制债务增长,日本将全国消费税率从5%上调至8%,在收入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此举造成日本国内的消费支出持续下降,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日本私人消费同比下降2.8%,从而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增长。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受限于原有的经济结构,日本仍然处于大财阀变相垄断的局面,从而导致经济缺乏灵活性及适应能力,经济活力明显不足,结构改革困难。综合来看,日本经济增长是由刺激政策催生而来,其并没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保持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且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债务水平持续恶化,在外部环境没有较大的变化下,日本可能会维持低速增长状态。

金砖四国经济情况。今年上半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出现分化,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出现负增长并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印度投资环境改善,经济增长备受瞩目;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逐步放缓。

1)俄罗斯经济面临衰退。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6%,为近六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由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能源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增长,而国际油价自20146月份以来出现断崖式下跌,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对原油供给的增加,对伊朗制裁的解除,以及现阶段国际原油需求的减少,势必会进一步恶化原油供给过剩的局面并导致原油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一方面减少了本国的出口金额并阻碍了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导致资本外流并使卢布贬值,在近一年中,卢布兑美元已贬值65.1%。卢布贬值不仅会造成外来投资减少,而且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从而推高国内通货膨胀,2015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依然保持在15.6%的高位。在需求方面,俄罗斯今年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66%,零售业营业额指数同比下降9.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因此内需方面也不能缓解国内经济下降的趋势。加之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短期内不能解除,行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也没有起色,所以在短期内不排除俄罗斯经济继续下跌的可能。

2)巴西经济陷入滞胀的泥沼。巴西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其中以出口矿业和农业为主,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繁荣期的逐渐褪去,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对巴西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以不变价格计算,巴西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56%,这也是巴西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增强及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巴西的外汇储备自20148月份以来已缩水109亿美元,资本外流及雷亚尔贬值严重,其中雷亚尔兑美元已贬值52.4%。而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雷亚尔的贬值并没有有效的改善其出口状况。货币大幅贬值还增加了外债偿还的压力,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巴西的外债总额为3477.6亿美元,同比增长8.6%。为应对经济下跌的趋势,巴西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并大幅削减财政预算,以此来改善财政状况。此时,巴西又逢8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不仅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冲击,而且由于巴西发电量主要依赖于水利,干旱使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巴西供电量不足,为此政府提高电价以限制电力的使用,加之货币的不断贬值,多种因素叠加致使巴西通货膨胀高企, 20157月,巴西通货膨胀率高达9.56%,为近几年来新高。为应对通货膨胀,巴西中央银行在近一年内先后13次提高基准利率,将基准利率调高至14.25%。然而连续调高基准利率既没有成功抑制通货膨胀的上涨,也没有抑制本国资本的外流。加之巴西具有融资成本高、居民储蓄率较低的特点,且穆迪等评级机构对巴西主权评级的下调,势必会使巴西的投资环境日益严峻。所以,面临现阶段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内需不足、外需下滑的环境下,巴西在短期内很难摆脱困境。

3)印度经济增长备受瞩目。在使用新的计算方法后,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其2015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尽管此数字备受争议,但依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中国的制造业面临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不可持续,因此会向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新兴市场转移,而印度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人口年轻的优势,从而能够吸引大规模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印度转移。受此影响,印度制造业2015年第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7月份的52.7,其商业乐观指数也上升至127.05。此外,印度政府正在积极实施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国内的投资环境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因此,随着制造业逐渐向印度迁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印度在未来可能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

4)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目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放缓,但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有效政策作用之下,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并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应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消费增长较为稳健,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1%,消费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服务业主导趋势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已增至56.7%;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趋浓厚并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虽然各项指标都在趋稳,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分化,部分领域、产业和地区经济风险有所加大,同时总需求低迷及产能过剩依旧存在,因此经济仍面临下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