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项目,在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下,于2014年10月24日正式启动。截至4月9日,已有54个国家(地区)提出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其中已有37个国家正式宣布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在这些国家中,既有域内国家,也有域外国家;既有新兴经济体,也有发达经济体。如何构建和发挥亚投行的最大作用,关系到我国与区域国家的合作、发展,对提升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质量及“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中国影响显著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东盟国家多数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亚投行的建立将最先惠及东盟国家。随着东盟国家不断增加对通讯、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亚投行的建立不仅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还将在宏观层面上提升我国和东盟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对我国而言,亚投行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沿路各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沿路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此,亚投行的设立将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亚投行将促进东盟基础设施投资,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亚投行将助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促使基础设施由海、陆、空领域向金融和网络信息领域全面发展,丰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二)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我国经济增速正在逐步放缓,由高速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东盟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添动力。一是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合作。2013年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密切双边经贸联系,全面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实现区域内贸易的不断增长。二是对东盟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企业到东盟投资创造了机会,将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三是随着双边贸易与投资的不断发展,将带动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扩大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等生产性消费的双边需求。
(三)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亚投行设立的一个重要考量,它将与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样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首先,开设亚投行将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进程。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在缅甸、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迈出重要的一步,亚投行将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其次,我国已与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或签署边贸本币支付结算协定、货币互换协议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印尼、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亚投行的设立将加快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自由流通,促进人民币由“周边化”向“区域化”的转变,在东亚地区率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四)提升中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能提供的资金有限,亚投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发展中国家业务的不足。由于是中国和亚洲国家参与共建,随着亚投行规模的扩大和作用的凸显,将提高中国和亚洲国家的话语权,提升这些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多边开发银行体系虽然对援助发展中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一是这些组织的大部分话语权仍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难以体现。二是运作效率低下,缺乏发展动力。新成立的亚投行可在这两方面弥补其不足。
(五)加快中国融入国际市场
设立亚投行将促进中国加快融入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国际市场。一方面,作为互联互通建设的有力支撑,亚投行将为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资金支持,提升本区域内部及与全球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实施自贸区战略,APEC北京会议上开启了亚太自贸区的进程,中澳、中韩自贸区已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建成,中日韩自贸区也正在进行谈判。亚投行的设立将会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而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尤其是亚太地区日益加速的一体化步伐将会更加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为亚投行在区域内投资提供更大空间。
二、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临的困难较多
虽然亚投行对促进我国与亚洲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当前亚洲地区特殊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等因素影响,在我国主导构建亚投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盟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实现亚洲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关键区域。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各国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亚投行的资金投入会受各国的投票权影响,并影响到区域内资源的分配。
(二)区域内存在摩擦和分歧
区域内存在局部政治动荡,部分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是影响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使得一些国家对亚投行的态度存在疑虑与担忧,不利于亚投行的运作。
(三)受到原有国际金融主导国家的压力
自二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秩序以来,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IMF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主导。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对自己的主导地位感到威胁,开始实施重返亚洲的战略。长期在亚洲占据重要地位的亚洲开发银行的影响力也将因亚投行的设立而降低,并影响日本在亚洲地区的话语权。显然,中国主导建立亚投行的举措,削弱了美国和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会遭到美日两国的阻挠和压力。
三、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政策建议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的筹建磋商应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和步骤进行。
(一)加强与区域内国家的沟通,尊重各国意见与建议
虽然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均为亚洲国家,但是彼此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构建亚投行时,应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可借鉴亚行的经验,在亚投行成立之初需组建一个专家委员会,深入了解各国对组建亚投行的意见,尽可能避免在亚投行的运作机制中埋下隐患。
(二)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实现运营高效管理
东盟和南亚中亚地区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更多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和民间资本应当共同投入、互为支撑。亚投行的资金来源除了各国政府的股本投入外,需要建立常态的融资机制,包括探索其他资金来源,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在国际市场上可采用借款、贷款、发行债券、建立基金等方式融资,从而提高其应对风险能力,并能在经济运行较差的情况下支持地区经济发展。
(三)政策性扶持落后地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对落后地区发展影响重大,能够平衡地区经济实力,带动较落后国家和地区发展,提升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内共同繁荣。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是亚投行启动的一个重要抓手。首先,亚投行应当建立不同的资金库,采取分级评估方式。根据资金来源划分用途,为基础设施落后国家的重要或紧急项目建立特殊资金库,以满足其发展需求。其次,亚投行应当优先支持东盟地区尤其是地区内落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应尽可能将业务集中于东盟地区,强化东盟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中期应将业务范围扩大至整个亚洲地区,促进地区内资源优化配置,并与“一路一带”建设相配合;后期应将视野扩大至全球,在全球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扩大亚洲地区经济影响力。
(四)积极推进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内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亚洲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亚洲金融健康发展。对此,亚投行应通过债券发行、建设股份制银行以及一系列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手段和建立定期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制度等方式,帮助亚洲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慢的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激发国内资金活力,开发私营部门潜力。同时,亚投行应定位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以促进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此外,亚投行还应借鉴亚行模式,注重区域性和国际性相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正确处理好与美日等大国的关系,扩大地区性影响力
除了区域内国家间存在摩擦和分歧外,在很大程度上,亚投行的构建会受到美、日等域外国家和组织的压力,亚投行应尽量避免出现亚洲地区金融主导权的“争夺战”。同时,面对复杂的地区形势,亚投行应当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合作共赢,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股份制度和决策机制,促使成员国间形成制约力,并保证每个成员国的话语权。此外,亚投行还应正确处理好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区域内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共同促进亚洲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