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2-12-20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路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补齐短板、打通堵点,提升供给、扩大内需,以高水平的供需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最雄厚的内需潜力,是强大国内市场的有力支撑和持续拓展,一头连着现代化生产、生活、安全、治理方式,是高质量供给体系的主要载体,是供需两侧构筑新发展格局的黄金结合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开启转型之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89%,城镇人口超过8亿人,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有力推动GDP总量破100万亿元、人均GDP1万美元,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全面胜利。但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也表明,城镇化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不全面、不充分、质量不高,超特大城市安全风险隐患频发,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必须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一、更加突出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内需

我国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强大国内需求潜力,依托国内需求可以拓展广阔市场空间、畅通大国经济内部循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市场收缩,我国长期赖以参与国际分工的外部需求低迷,亟需充分释放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内需潜力,2.5亿农业转移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8亿多城镇人口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正在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将极大推动需求规模扩大与结构提升,其中2.5亿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蕴含着4万亿元消费需求与10万亿投资需求,是未来最大的内需增长点。不容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量问题仍然突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仍然在扩大、进城未落户人口规模仍然在增加,最根本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仍然相对较慢。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进一步推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更大政策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来打通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的堵点。

二、更加突出全面提升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筑新发展格局的供给体系

我国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最大基础在于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3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亟需解决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卡脖子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聚焦了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活跃的创新资源、最高端的产业体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是,城市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潜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释放,城市创新资源转为产业优势仍然存在堵点,城市间产业链竞争同质化低端化明显。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城镇化要依托"两新一重"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城市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势,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从更大空间尺度谋划城市体系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城市间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更加突出畅通要素流动的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

我国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最大保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流动不畅、配置不优、效率不高仍然是市场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比较明显,公平竞争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所在,依托城市治理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等将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托城市体系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的全国统一市场。不容忽视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行政分割为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构筑了较高的制度壁垒,跨城乡、跨城际的要素自由流动存在较多显性关卡与隐形篱笆。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城镇化要重在撤关卡、拆篱笆,加快构建保护产权、同权同价、维护契约、平等交易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以畅通城乡资本流动为导向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通过深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

四、更加突出以疏解超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为抓手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循环空间

我国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最大条件是拥有支撑大国经济循环的纵深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北分化凸显,各经济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利用广阔国土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仍然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空间配置效率的战略举措,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能够同时通过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优化提升大国经济纵深的空间效率,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将持续显现,都市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同城化水平将持续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将明显增强。不容忽视的是,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大中小城市发展仍然不协调,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中小城市出现收缩现象,武汉、郑州等大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异常气候灾害等突发事件也暴露出人口企业产业等过度集中带来的重大风险。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城镇化要着眼全国一张图,以超特大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为抓手,既推动超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推进建设具有卓越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引导城市群、都市圈形成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等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又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带动城市群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建设,还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打造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循环空间。

(作者:胡拥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