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新能源汽车:蓝海待启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邹蕴涵 时间:2016-08-05

当今社会,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新能源汽车以其崭新的车载动力装置成为行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中期解决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远期解决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就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经验来看,政策的扶持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截止到201510月,我国国家及地方共出台相关政策83项左右,从多个层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迅速普及。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核心是生物能源汽车。2014年上半年,美国纯电动车销量就已经突破2.58万辆,同比增长15.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大增35.1%,累计达到5.5万辆。数据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最大、增幅最大的产品。在众多的新能源车型中,纯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型的比例接近1:9

日本。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核心是混合动力汽车。截止到2006年,日本各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2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为35.6万辆,占据84.8%的份额。近年来,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在日本全部330万辆的新车销售市场上,销量位居前茅的均为混合动力产品。日本市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德国。德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14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增长态势,特别是混合动力车型。2014年前8个月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已经为7955辆,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也出现较快增长,同比增幅18%,从2013年的435辆增加到2015年的515辆。

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在混合动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技术并重,欧洲则偏重于采取清洁柴油技术及柴油混合动力技术。全球镍氢混合动力销量占新能源车销量的99%以上。全球各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至2011年累计销量突破450万辆,20136月更是超过了570万辆,截止2014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800万辆。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005年底,我国颁发了第一张混合动力轿车的乘用车市场准入证。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与美国、日本间差距正在缩小。

电池系统。当下市场上的电池主要有以下四种: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从总体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来看,锂电池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商业化最成功的,主要被应用于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占据了世界9.8%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出货量约为300万节/月。目前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只在100瓦时/公斤左右,而学术界认为的车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250-350瓦时/公斤时,新能源汽车才可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电控系统。目前我国的电控技术不是很成熟,大部分依靠进口。

下游整车产品。从整车技术来看,我国新能源整车产品主要是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实现量产,并在2006年首次顺利通过了正面碰撞实验,证实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及纯电动汽车,但也开始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因为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得到市场化。

配套设施。从硬件设施建设上来看,截至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已经接近12万辆,但建成的充/换电站有723座,充电桩仅有3万多个。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主要企业,其中又以国家电网为主导,对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80%

(三)2015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情况

2015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44284辆,销售136733辆,同比增长率分别达2倍和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032辆和87531辆,同比增长率分别达2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1252辆和49202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倍和1.8倍。但从1-94种不同新能源车型销量分布看,乘用车依旧占比较大,达70%,商用车销量占比仅30%。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占42%,纯电动商用车占22%,插电式乘用车占28%,插电式商用车占8%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解决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排放;远期解决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

突破电池技术是关键。作为动力源,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电池能与石油相提并论,动力电池已成为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动力电池,是大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的前提。

驱动电机呈多样化发展。美国倾向于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且质量较小,但控制技术较复杂。日本多采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优点是效率高、起动转矩大且质量较小,但成本高,且有高温退磁和抗震性较差等缺点。德国和英国等大力开发开关磁阻电机,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低,缺点是质量较大,易产生噪声。所以说,驱动电池必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没有哪种电机可以一枝独秀。

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终目标。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和整体性能上,特别是续驶里程和补充燃料时间上明显优于其他电池的电动汽车,并且燃料电池所用的燃料来源广泛、又可再生,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等环保标准。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激烈竞争的焦点。燃料电池及氢动力发动机车型被看作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

互联网新能源车将成亮点。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盟,会带来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互联网汽车,引爆更深层次的新能源车消费潮。目前,北汽与乐视合作研发互联网电动车,其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都超越了现在的产品。上汽与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互联网汽车,基于上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阿里巴巴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新产品将比传统汽车的魅力更大。预计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的另一个新趋势。

三、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的性价比是其接受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消费市场,消费者本身对于这类型汽车的了解程度低,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并且新能源本身的供应体系还未建立,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上还不方便。所以消费者对这类汽车保持观望态度。在购车时并没有强烈的需求动机。

(二)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还未建立

对于一项交通能源来说,发展有大致三个阶段。首先是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然后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供应,最后通过大规模量产解决有效利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需要新型能源的供应,这对社会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汽油、柴油能源的供应系统已经日臻完善。但是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力装置等能源供应系统还没有在我国建立起来。这也就是清洁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标准、配置在目前各个城市来说都还是个问题。

(三)技术水平落后,难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虽然电池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动力电池性能和成本方面仍旧存在较大问题,不适应整车要求。混合动力整车的关键技术亟待攻克等等。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了安全事故,自燃等事件增加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这在技术上也是重要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加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我国汽车生产商本身研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对其进行专项资金支持,提高生产商研发的热情和承受失败的能力。

尽快建立国家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加氢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尽快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捷程度。与世界先进国家形成统一的能源供应配置标准,加快建立国家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产业的分工,降低自身发展的风险。这里需要避免重走我国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和附加值少的分工层级,争取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掌握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分工区域。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新兴产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国家政策应该充分发挥引领、鼓励和支持的功能,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的发展,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引领群众消费。在公务车使用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首先考虑新能源汽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