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新基建稳投资潜力加速释放
时间:2023-04-21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新基建一头连着当前的关键性投资,一头连着未来的高质量供给,是夯实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底座的战略选择,也是疫情影响下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更是2023年加快提振市场投资预期的必然要求。

——新基建正在加快打通数字大通道,进一步畅通经济大循环的血脉。

一是实现“网络通”。一方面实现了5G网络“县县通”,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网络覆盖至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和重点乡镇镇区。同时,实现了千兆光网“市市通”,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截至20229月底,光纤端口数量超过10亿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4.5亿户家庭的能力,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此外,还实现了宽带“村村通”,全国51万个村级单位均已通宽带,2022年第八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累计支持全国超过9000个农村4G5G基站建设。

二是加快“数据通”。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构建,截至2022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通用、超算及边缘等多样化的数据中心形态日益满足各行业发展的算力需求。

三是推进“行业通”。5G应用“一业带百业”效果显著,截至20229月底,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1万个,5G已在全国200余家智慧矿山、1700余家智慧工厂、250余个智慧电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40%以上的国民经济大类。

——新基建加码托底稳投资贡献巨大,有效助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一是新基建项目按下“快进键”。随着“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出台,多部门密集谋划推动新基建的支持政策,多省市密集出台实施新基建的项目篮子,70余家中央企业超过700户子企业积极布局投入新基建领域,按照需求牵引、系统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载的新型基础设施。

二是新基建投资彰显“强韧性”。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多地密集上马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选项。比如上海“新基建35条”发布三批次超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重庆出台《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总投资3983亿元,滚动实施和储备375个新基建重大项目;深圳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新型信息基础支持体系、筑牢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底座。

三是新基建政策释放“创活力”。2022年从中央到地方通过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新基建项目,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33项稳经济举措,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地方专项债适用范围。针对新基建以社会投入为主的特点,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REITs基金等投资重大新基建项目,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上海强化建设规划、法规标准、财政资金等引导,推出政策“组合拳”,进一步营造开放包容、规范有序的新基建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新基建有望成为最活跃的投资新增长极,将助力推动经济复苏“开门红”。

一方面,新基建总体势头将持续上升。稳增长、扩内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新基建对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稳增长、扩内需的现实要求,也是打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的长远之举。新年伊始,全国多地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设施、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中心、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成为投资热点。

另一方面,新基建政策支持将持续加力。相关部门通过留足空间、给足政策和加足马力,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准财政工具、引入REITs模式、推动PPP模式等,将推动新基建项目早开工、资金早使用,新基建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与产业发展部 胡拥军 蔡丹旦 单志广;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