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银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分析
1、银行资产负债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增速创历史新高
2016年初银行业资产负债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此后略有回落但仍保持了高速增长。2016年前三个月资产/负债增速分别达到16.7%/16.5%、17.5%/17.0%、16.6%/16.0%,增速逼近2013年初增长水平,大幅高于2014年和2015年初增速。二季度以来虽有回落,但仍保持了15%左右的较快增长。截至2016年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合计分别达到了215.49万亿元和198.91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4.7%和14.5%。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8和0.2个百分点。
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增速最高,使其超越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占比第二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近几个月始终保持30%左右的增长,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增速。高速的资产负债扩张也使其总资产占比达到今年8月的19.2%,超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8.8%,成为占比第二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占比稍逊一筹,与占比第二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差0.1%,年内实现反超几成定局。从国家开发银行的债券发行量数据来看,2016年1-8月已累计发行11655.40亿元,超过了2013年或2014年全年的累计发行量,按照当前的发行速度和规模今年势必会突破2012年的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增速较去年大幅放缓。截至8月二者分别增长6.4%/6.0%和12.1%/11.8%,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11.8%/19.4%和11.3%/19.2%。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39.4%/39.3%和19.2%/19.5%降至今年的36.6%/36.4%和18.8%/19.0%。
2、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恢复,但资产利润率下降反映出银行盈利能力的减弱
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所恢复。2016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991亿元,较同期增长3.17%,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1.54%,但仍远不及2014年同期13.987%的增长速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7194.17亿元,同比增长2.55%。从资产利润率的角度来看,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11%,低于去年同期的1.23%,接近于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各类商业银行均出现了盈利能力减弱的情况,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强,资产利润率达到1.20%。农村商业银行银行次之,达到1.13%,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1.02%和1.00%。
3、商业银行净息差大幅收窄,非利息收入占比创新高
2016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大幅收窄,历史上首次降至2.5%以内,上半年净息差仅为2.27,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0.24,较第一季度也下降了0.08个百分点。17家上市银行(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半年净息差的简单平均数为2.26,不及商业银行整体平均水平。有7家上市银行净息差高于均值,其中最高的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2.85和平安银行的2.79;10家低于均值的上市银行中净息差最小的是光大银行的1.88和中国银行1.90。较一季度而言,17家银行净息差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全年的净息差还会进一步收窄。
商业银行也积极求变,在巩固传统盈利模式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已超过商业银行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2016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25.73%,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2个百分点。16家上市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中国银行,超过了40%,较去年大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招行、民生、建行、工行、交行和平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均超过了三分之一。非利息收入占比最低的华夏银行也达到了22.74%。各大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来源主要集中于代理委托、理财、担保承诺等业务。
4、不良贷款率超去年但呈现企稳迹象,资本充足风险可控但仍需警惕风险
2016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出现较大幅度升高,但二季度呈现企稳迹象。2016年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25%,环比增幅出现明显回落;不良贷款率为1.75%,与一季度持平,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没有上升的情况。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率出现回落,从一季度的1.72%将至1.69%,拉低了整体不良率,但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而且仍在上升,已从一季度的2.56%提高至二季度的2.62%。考虑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行关乎“三农”发展,且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如此高的不良率值得警惕。从16家上市银行的情况来看,有5家银行二季度的不良率较一季度保持了持平,光大银行和工商银行则实现了下降。简单加权平均不良率为1.51%,略高于一季度的1.48%。
从监管指标来看,中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远高于监管水平,风险可控,但指标水平整体下移,风险值得警惕。2016年二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9%,拨备覆盖率为175.96%,分别远高于8%、5%和150%的监管标准。但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分别较一季度下降了0.26和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也低于180%,大幅低于往年水平。
二、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型银行大举购买投资产品抬升隐形信贷风险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银行目前投资超过放贷的现象不利于金融稳定,投资于复杂金融产品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潜在信贷风险。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型银行近年来纷纷进军投资产品,非利息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也快速积累了大量潜在风险。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是银行业资产负债增长最快的金融机构,平均增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仅次于其他类金融机构,今年二季度占比已经达到了12%。这些银行大量投资于产品设计和内部结构并不透明的金融产品,其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传统信贷的增长。这些业务的快速发展实际上隐藏着不可预知的信贷风险。不仅是城市商业银行,大量的农村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高的令人乍舌,从能够获得最新数据来看,厦门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大连农村商业银行、安徽桐城农村商业银行和福建晋江农村商业银行2016年二季度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厦门农村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居然高达81%。许多银行为维持较高速度的业务扩张和收入增长加大了高风险投资。以宁波银行为例,2016年二季度的代理委托业务收入就占到所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48.39%,相当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的22.65%。其他许多银行的情况与宁波银行十分类似。
2、个人按揭贷款放量激增,既不利于实体经济又增加了银行的集中度风险
2015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数次降息和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逐渐获得银行信贷青睐,特别是今年以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6年二季度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新增个人购房贷款2.36万亿元,同比增加30.9%,占到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1.3%。其中,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按揭贷款规模增加1.9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8.1%,兴业、浦发、农行、建行、中行、招商将超过50%的新增贷款投放于个人按揭贷款。
从银行角度而言,由于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权重仅为50%,如此配置资产有利于降低自身风险和拨备成本,但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新增房贷占比超过企业新增长期贷款。实体经济融资来源将进一步收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恐将进一步恶化。且随着未来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加之前期房贷需求释放较大,下半年房贷下滑压力较大,银行集中度风险恐将暴露,不利于银行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应对市场风险。
3、部分地方政府解救僵尸企业的行为恐使银行利益受损
随着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政府过于短视,为了短期利益正在想方设法解救僵尸企业。随着煤炭和钢铁企业的不断重组和并购,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使得某些银行,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地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债务水平不断恶化。一些地方政府还试图通过“债转债”的方式来处理僵尸企业,这种方式较“债转股”而言似乎更有吸引力,但对银行而言恐将是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尽管部分发达省市可以通过建立基金,引入普通投资者的方式来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落后省市和中西部地区而言恐怕很难落地。
4、银行抽贷断贷行为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并抬高了民间融资利率
近年来政府为加强银行风险资产监管,规定借新还旧,或者需要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的贷款应归为关注类。但随着经济放缓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这一看起来对银行风险控制有利的行为导致了正常贷款比重的下降和银行拨备成本的上升,银行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往往进行逆向选择,收缩了借新还旧的行为,采取了先收回旧贷款再办理新贷款的做法。这一做法扩大了企业正常流动资金缺口、短期过桥资金需求缺口以及抬升了民间融资利率价格,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尽管银监会在2014年放宽了小微企业借新还旧的政策,但大量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今年经济增速的趋缓而更加凸显。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对中小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监管
加强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监管,密切关注中小银行非传统信贷业务的快速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对于大幅提高理财业务和托管业务的银行行为应加以规范。对于银行投资的理财和金融产品应加强信息的透明度,较为详细的公开金融产品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安排。严厉查处通过理财变相吸储行为,加强对同业和理财在内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和管控,高度重视防范隐匿、转嫁和放大风险,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同时加强第三方保险和担保机构建设。
2、加强房地产信贷的压力测试和风险管控
房地产市场近年来波动较大,房地产销售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值得研究,必须做好房地产信贷的压力测试工作。个人按揭贷款尽管历史违约概率低,风险较小,但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高速攀升和个人房地产购买过度加杠杆行为的不断增加,远期违约风险和集中度风险不容忽视。必须不断优化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和资产配置。开拓和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更为安全、分散的资产配置结构。
3、对产能过剩企业要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要防止信用风险传染扩大,对产能过剩的一些企业和“僵尸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严防关联企业贷款、担保圈企业贷款及循环担保贷款风险。要防范好流动性风险,筑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融资活动之间的防火墙。与此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对僵尸企业制定更为多元化、立体化的多机构支持方案和资产保全计划,引入资产证券化和保险担保机制,引入一般投资者,建立更为周全的风险分散机制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