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概况(之四):知识技能
来源:信息化研究部
时间:2016-03-14
所谓知识技能分享,就是把个人或机构分散、盈余的知识技能等智力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集中起来,通过免费或付费的形式分享给特定个人或机构,最大限度利用全社会的智力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
从不同角度看,知识技能分享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从业务领域看,有研发创意、知识内容、生活服务等。从业务模式看,有悬赏制、招标制、雇佣制和计件制等。
1 发展历程
国内知识技能分享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2001-2004年):2001年后BBS具备的互动式问答功能逐渐分离出来,催生了威客、博客、Wiki、SNS、RSS等应用。
第二,形成阶段(2005-2010年):2005年7月“威客网”成立后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威客网站,到2010年超过100家,威客数量超过2000万,整体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
第三,发展阶段(2011至今):知识技能分享在商业模式、业务范围、资本运作、产业链合作等领域不断创新拓展,逐渐向物流配送、制造运维、生产服务等线下业务拓展。
2 发展现状
知识技能分享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业务内容不断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壮大,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积极态势。
——知识技能市场初具规模。威客是知识技能分享中发展最早、参与者最多、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的领域。初步估算,2015年威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左右,累计交易额约为300亿元,注册威客数量约为4000万人,其中活跃威客数量约为600万人。
——业务范围向线上线下高端化拓展。知识技能分享的业务范围正在从线上、线下的中低端应用逐步向知识技术转移、全产业链服务等高端应用领域加快延伸。第一,线上业务高端化。线上业务细分为网站开发、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语言翻译等600多个小类。第二,线下业务高端化。进一步延伸到了出版印刷、广告会展、培训咨询等领域。第三,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如一品威客正在各地建立线下的“超级设计中心”,同时也开发了基于位置搜索的“接单助手”APP。
——参与分享主体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一是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分享。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威客平台的任务接受者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为主,占63.94%,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接近10%。二是越来越多职业化的分享参与者出现,从兼职威客转为专职威客的年轻人开始增多。三是越来越多的团队参与分享业务,甚至合伙成立公司。
——垂直型平台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在不同领域产生了一批垂直型分享平台。在创意设计领域,猪八戒网一家独大,注册威客数量超过1300万。在语言翻译领域,出现了译言网、做到等。在科学研究方面,出现了易科学。在生产制造领域,出现了凯翼众包、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等。在医疗服务领域,出现了名医主刀等。
——资本市场投入明显加大。自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知识技能分享平台的投入明显加大。2015年6月15日,猪八戒网宣布获得C轮融资26亿人民币,估值超过110亿元。2015年名医主刀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
——分享平台成为大众创新创业载体。截至2015年,猪八戒网旗下的虚拟产业园注册公司超过300家,已成功孵化入驻企业1500余家;此外还正在各地设立“花果云”众创空间,并开始走向海外创意市场。
3 问题与挑战
知识技能分享作为新兴业态难免遇到来自内外部的困难挑战,主要集中在监管、税收、劳保、诚信等方面。
——碰触行业监管壁垒。以医疗领域的知识技能分享为例,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但各地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的申请条件、审批标准差异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资源分享。
——遭遇税收负担难题。以各类创意设计、生活服务分享平台为例,平台开具营业税的税基是平台上发包方与接包方交易的交易额,而不是平台企业抽取的佣金等,造成了平台企业的开票收入远远大于实际收入;而个体劳动者适用的税率为20%,明显高于存在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面临劳动保障问题。各类分享平台与个体劳动者不是传统雇佣关系,现行法律政策与司法实践对此种劳动关系界定还不清晰。平台企业对个体劳动者不承担社会保障责任,一旦在劳动中发生伤害却没有合理的救助渠道,容易引起平台企业与个体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受困网络诚信短板。在创意设计众包中,发包方存在“逃单”的道德风险,发包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双重身份欺诈、盗用非获胜方案和拒付赏金等不诚信行为;接包方存在涉嫌抄袭、一稿多投、重复投标等问题;平台还存在虚假宣传、套取资金、信息泄露等问题。
——存在产权保护挑战。网络版权保护是制约知识技能分享发展的瓶颈,如何对未中标的智力作品进行版权保护,如何防止自己的创意被他人窃取,成为众多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时间戳在智力产品的网络交易中应用较少,无法提供充分的产权保护依据,客观上阻碍了知识技能分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