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参编的《2025中国算力发展之AI计算开放架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在第七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ChinaSC 2025)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等担任主编,深入剖析了AI计算开放架构的技术现状、核心痛点与优化方向,为企业突破算力瓶颈、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可落地方案,为智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

《研究报告》指出,伴随着算力产业规模扩张,算力供需失衡与生态协同难题逐渐凸显,我国AI算力领域正面临“外部卡脖子”与“内部低协同”的双重挑战。为破解这些问题,AI计算开放架构应运而生,旨在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联合芯片、计算系统、大模型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单点突破走向集成创新,实现产业链开放跨层优化,破解“技术墙”和“生态墙”,解决算力瓶颈、算力成本高的问题。AI计算开放架构具备多元算力、高速互联、存算协同、绿色高效、稳定可靠、生态繁荣六大特征。基于开放架构和产业跨层协作优化,一方面以GPU为核心进行一体化紧耦合设计,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效的超级集群系统,突破算力瓶颈;另一方面,基于开放架构,实现统一的接口规范,使用标准化、商品化的软硬件技术,代替定制化、专有化的系统,降低算力成本,实现算力普惠,促进生态繁荣。
发展AI计算开放架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一是有助于推动跨层协作,加速AI技术迭代创新,推动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技术创新格局。二是有助于破解算力瓶颈,弥补性能和供给缺口,规避技术断供风险,保障算力供给的稳定与可持续。三是有助于降低使用成本,推进全行业算力普惠,让全行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四是有助于强化产业协同,推动跨领域协同创新,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