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价格被牢牢钉在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整个煤炭行业亏损面已经扩大到80%。这轮低迷已持续两年,且仍看不到转折,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高达66%,即使再过10年也不会低于50%,其对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撑作用就好比粮食。虽然“富煤”的资源禀赋使我们并不担心未来的供应能力,但维护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持整个产业链的平衡,对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主题的应有之意。
一、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原因分析
煤炭行业整体疲弱、价格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煤炭实际产能大大超前于需求,市场预期不乐观。但在价格持续低位的情形下,部分在产企业却开足马力生产,陷入“价格越低、生产越多”的恶性循环,客观上加重了市场低迷。分析表明,这种“市场失灵”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寡头垄断定价机制下,煤炭企业有扩产增收的冲动
国内煤炭价格的涨跌普遍以秦皇岛港煤价为标杆,而主导该价格走势的主要是神华集团。2013年神华集团产量接近5亿吨原煤,市场份额超过14%,比后三家企业的产量总和还多。依靠市场上的领头羊地位,神华集团多次调控秦皇岛港煤炭价格,引导煤炭行业整体价格水平上浮、下调。理论分析表明,即使在当前整体供应能力过剩的情形下,这种寡头垄断定价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水平依然会略高于竞争价格。因此当前煤价绝对水平虽然已经很低,但在未来市场预期悲观的情况下,仍高于在产企业的边际运行成本(主要是企业的日常运行成本,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折旧摊销),会引导企业当下加大产量抢占市场份额,以赚取更多利润。
2、煤炭开采业本身具有生产弹性大、超产能生产容易的特点,客观上比其他行业更难以抑制生产过剩
煤炭开采业与其它采掘业一样,是经济系统上游产业,从生产投入结构看,主要成本是初始要素回报,资金和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6%(制造业平均比重为21%,根据2010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因此只要形成了产能,煤炭开采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其他投入供应的约束相对较小,对生产的动能明显强于制造业企业。调研显示,国内井下采煤可根据需要超过核定产能25%,露天矿可超50%。在当前煤价下跌的情况下,部分煤炭企业为稳定现金流,很容易大幅度超产能生产,客观上加大了生产过剩。
3、非市场因素刺激了部分煤矿企业“价格越低越增产”
去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已经有部分中小型企业逐渐退出了市场,目前仍在运行的企业以国有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有大量产能是2009年以来集中投资新建的,面临的贷款还款压力较大,只要市场价格水平仍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为了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价格越低越要扩大产量。而且国有企业往往还需要按期完成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利润目标,在煤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只有靠更大的产量才能完成目标。此外,在煤炭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煤炭企业的做法也客观上刺激了本地企业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