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迅猛发展,这对拓宽国际市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总结近年的经验教训,对提高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无裨益。
一、走出去面临的外部问题
1.部分国家政局稳定性欠佳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一些国家政局稳定性较弱,少数国家还受到战争的威胁。一些国家虽然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地区安全局势欠佳,如2013年盘踞在刚果(金)东部地区叛军多次与政府军交火,导致刚东三省局势进一步恶化,部分城市发生群体性抢劫事件,一些企业被迫暂时撤离。由于刚政府控局能力有限,该地区安全紧张局势短期内无法得到更本性改变。我国在上述三省从事经贸合作投资业务的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增无减。另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在民族矛盾以及西方势力的干预下,也容易出现短暂的动荡。
2.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
其一,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物价快速上涨,导致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并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毛里塔尼亚某农场项目,由于没有对土地租金的快速上涨和该国对粮食最高限价的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该项目严重亏损,被迫放弃。其二,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企业蒙受汇率损失。如中国某水电企业在刚果(金)承包的一项工程,合同约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2013年7月笔者调研时的汇率为6.137,由此给企业造成两千多万美元的损失。其三,行业周期影响企业业绩。以矿业为例,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快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但2013年矿产品价格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
3.土地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地管理十分混乱,“一地多证”、“一地多主”现象时有发生,据当地媒体报道,某国民事纠纷中约80%涉及土地纠纷。我国企业在当地购买/租赁土地虽然均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但仍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土地纠纷案件发生,打官司亦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某中资企业与该国农业部签署合作协议,在农业部提供的2.5公顷菜地种植蔬菜和养猪,曾取得一定的经营效益。但由于所用土地存在较大的土地纠纷,当地一个声称对该土地拥有所有权的农民多次雇佣当地军警武力驱赶在该地块作业的两国工作人员。虽经多次交涉,政府甚至通过内政部逮捕了相关肇事者,但该农民动用武装干预事件仍屡屡发生,我国企业人员和财产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并蒙受较大经济损失。目前,该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
4.部分项目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国外的一些项目发展前景虽好,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见效慢、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一些银行停止执行贷款协议,导致项目陷入困境。如某国项目,双方企业采取“矿业开发+基建工程”一揽子合作模式,是目前我国在该国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完成了在国内的全部报批手续,矿业项目勘探、试验、可研等前期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批急需基建项目实施顺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之中,原银行不再提供信贷支持,企业被迫调整原有方案,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融资谈判之中。
5.我国企业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缺乏对当地政府、工会、社会组织、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当地员工不守时、低效率但擅长罢工,实现本土化有一定难度。另外,中方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流动性强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另外,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的采取年度考核模式,这样必然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6.缺乏我国的行业标准
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在此情况下一般采取欧洲或其他发达国家的标准,在此情况我国企业受制于外方,在市场准入,后期的风险防范、索赔和反索赔方面陷入被动。